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律,法制化的“硬”约束尚不健全,“道德法律化”程度低,已有的规章制度存在着难以执行到位现象。 (三) 发展不平衡。 由于重视程度、工作力度、人员整体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各地区、各单位部门的社会公德建设水平和发展也不平衡,公民的个人公德水平也存在差异。 由于这些不平衡和 从众心理的作用,遵守公德的行为往往会被不遵守公德的行为所同化。 现实生活中,银行为保护个人隐私在营业厅划分等待线,但受到一些人插队的影响,大家会挤向柜台;在路口,少数人闯红灯会有越来越多人也跟着闯,影响了社会公德建设。 (四) 社会公德教育存在缺陷。 在当前,社会公德教育内容上过分注重道德的思想性和先进性,偏爱高层次道德,忽略其现实性和广泛性,对一些最基本的社会公德内容重视不够,不能完全被群众所认知,缺乏动之以情的说服与感化。 同时,社会公德教育形式上搞“一刀切”,城市人群与农村人群,学校与社会,青少年与中年、老 年人等,不分层次开展教育和实践活动,一哄而上、形式主义现象较普遍,而能被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不多。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对公民的道德建设的长期性、重要性和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到位,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教育和实践活动不能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即使我国社会公德现状不太乐观,但是我们应该相信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民的公民道德素质也会相应加强。 32/15 15 第六 部分: 关于安徽大学本科生社会公德现状的调查 及分析 一、 调查问卷样卷 关于大学生社会道德的问卷调查 本问卷是老师所布置的作业,也有 助于我们相互了解, 此次 调查主要是想通过问卷的形式来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现状,此问卷仅供学习研究使用,我们对您的配合表示深切的感谢。 对占用您宝贵的时间深感抱歉。 希望您能回答以下问题 (单选题) : 1. 您认为现在大学生在孝敬父母方面做 得 怎么样。 A 很好 B 一般 C 较差 D 说不清楚 2. 您 认为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严重吗。 A 很严重,必须杜绝 B 比较严重 C 很少,可以忽略 D 说不清楚 3. 您 在食堂买饭时会排队吗。 A 会 B 不会 C 人 多就想方设法插队 D 人少就老老实实排队 4. 您 在食堂吃完后会将餐具放到回收处吗。 A 会 B 不会 5. 进入图书馆之前,你会如何处理手机。 A 把音量调小 B 开静音,调成振动 C 不做任何处理 D 我从来不带手机进图书馆。 A 经常 B 偶尔 C 不会 D 没注意。 A 值得学习,我也会做 B 值得学习,但是我不是每次都做 C 没什么值得提倡的 D 未注意。 A 父母的言传身教 B 良好的学校氛围及思想道德教育 C 社会上积极的影响力 D 自身的完善与修养 9 如果有献血车到学校,您 会积极献血吗。 A 会,觉得那很有意义 B 有相熟的人一起就会去,一个人就要考虑考虑 C 偶尔会去,考虑到献血有利于自身健康 D 不会 去,挨痛又不讨好 32/16 16。 A 会,因为国家的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 B 会,个人平常爱好和习惯 C 很少,偶尔中 大事件会关注一下 D 没有。 A 反对,学生在校期间还是应该以学习为主 B 如果条件成熟,可以接受 C 不赞成,这会影响大学生社会道德风气 D 无所谓 二、 调查数据统计 选项及所占 百分比 题号 A B C D 1 % % % % 2 % % % % 3 % % % % 4 % % / / 5 % % 2. 17% % 6 % % % % 7 % % % % 8 % % % % 9 % % % % 10 % % % % 11 % % % % 三、 生活层面的观察 32/17 17 32/18 18 四 、 大学生社 会道德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我们对大学生社会道德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可以看出一下几点: 大学生在基本的道德问题上是有自己的底线 的 ,可以遵守最基本的公民 32/19 19 道德的。 例如:大多数大学生在食堂吃饭会排队。 在图书馆看书会把手机调成静音或震动。 不会在公共场所乱丢垃圾。 虽然在基本的道德问题上大学生基本上都可以遵守,但是从问卷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在例如献血这 样高标准的道德问题上,大学生普遍表示有熟人一起去就会去,一个人却只是 会考虑。 由此可见,环境对于道德规范的影响,如果我们可以营造一个好的社会道德风气,那么身处社会的 每个个体也会受到感染,社会道德也会得到改善。 那么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成为营造良好风气的带头人,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提到大学生要做营造良好风气的带头人,在问卷调查中大学生也提出了对怎么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道德意识自己的见解。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可以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良好的学校氛围及思想道德教育、社会上积极的影响力。 经过我们小组讨论认为,仅仅这样是不够的。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的优秀分子,应该起到榜样的作用,通过对自身道德的不断完善,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从问卷中我们还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社 会道德的标准 也在发生着变化。 例如,在对待大学生在校期间合法婚姻的问题上,也许在父辈是不可以接受的。 但是在如今的大学生眼里,如果条件成熟是可以接受的。 也就是说在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道德的标准越来越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 另外,在问卷中我们也欣慰的发现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在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例如,大学生觉得自己在孝敬父母方面做得一般。 还有很多大学生认为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比较严重。 那么,既然大学生已经可以认识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也就迈出了改正错误的第一步。 在孝敬父母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更能体会到父母的辛劳。 在考试作弊方面,同学之间可以互相监督,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第七 部分: 整体结论及分析 一、 当代高校大学生公德意识现状 长期以来,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的工作重点是不断提高学生的 知识文 32/20 20 化水平,扩大受教育的学生面积;在思想领域投入的精力虽然较多,但是真正起到的效用却有待商榷。 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每一个阶段都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公德意识似乎该有很强的底蕴,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普遍存在着大学生缺乏最基本的公德意识的现象。 校园里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随处可见,像随地吐痰、口出脏话、破坏公物、破坏公共秩序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给老幼病残让座的光荣传统也早已被一部分人抛至脑后。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在这个物质文化趋于高度发展的社会,很多大学生受到社会的影响,更多地强调竞争而非谦恭礼 让,更多地关注物质而忽视精神。 食堂浪费粮食、书桌乱刻乱画、上课手机铃声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课堂上迟到早退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面对这些问题和现象,我们不禁要认真地思考。 在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今天,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提高青年一代科学文化素养的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提高他们的社会公德意识、培养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 那么是什么原因致使当代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变得如此淡化呢。 二 、大学生公德意识淡化的主要原因 上到国家,下至学校,教育者都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素质教育,重视对 学生的公德意识的培养,但是为什么会出现大学生,甚至研究生的道德水平和公德意识看起来甚至不如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普通百姓或者一个刚刚入学的小朋友呢。 简要归纳起来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的思想比较独立,他们在不同程度上有了一种逆反心理,因此很多学生就想找到突破口,标新立异,甚至反其道而为之。 原有的那种道德教育模式无疑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大学生的需求。 要想进一步推进大学生的公德教育,高校无疑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更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 高校育人如果不能时刻紧跟国家精神,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定期开展新时代条件下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就无法及时让学生了解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无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也无法树立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主人翁意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以及社会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广大公民的道德修养也有了很大的进步,遵纪守法、文明 32/21 21 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尊老爱幼、保护环境已蔚然成风,但一些与社会整体文明进步趋势背道而驰的丑恶现象也大量存在,自私自利、冷漠歧视、破坏公物、破坏公共秩序等有损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的行为以及乱砍滥伐、偷捕偷猎等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随处可见,这些都对大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 高校大学生与社会接触越来越多,对社会现象的判断力不高,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极易丧失原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错误的道德标准。 家庭是学生另一个关键的受教育基地,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教育基地。 但是很多家庭的父母、亲戚朋友整体道德素质不高,从小受父母等家庭成员的影响,很多学生也染上了一些恶习和陋习。 一些大学生由于父母离异等家庭问题,过早地接触社会,在没有形成一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情况下, 他们的很多言行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社会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父母和亲戚朋友忙于获取经济利益,忽视了对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甚至他们自身在追求物质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丧失了一些最基本的公德意识和道德标准,就难怪孩子的言行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公德意识淡薄的现象和问题了。 第八 部分: 意见和建议: 一、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道德素养。 充分重视思想教育工作,大力开展思想教育活动。 通过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想引导工作,以解决学生面临的三大问题: 1)政治立场问题。 使学生在世界观形成 的关键时期,确立巩固正确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观点,培养良好的政治素质,在社会主义事业中保持同党和人民相一致的社会主义方向; 2)道德问题。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使他们具有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在社会生活中发扬新风尚; 3)理想和人生观问题。 使他们树立科学的理想和人生信念,自强不息,为社会、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注重日常德育培养力度,广泛开展文明修身活动。 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使公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渗透与发展,不断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劳动意识、自立意识和环保意识,提 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32/22 22 开展“骨髓捐助”、“希望工程捐赠教材”、“儿童基金会募捐”、“血液捐献”和“知识产权”宣传等一系列活动,培养青年学生发扬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使他们学会尊重人、关心人,尊敬师长、关爱同学、尊老爱幼,关心帮助鳏寡孤独者和残疾人,建立并发展一种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 加强法制道德宣传,提高学生诚信意识。 对学生进行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进行紧急情况应急处理、安全消防、心理健康等教育。 民主教育主要是让学生懂得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增强公民意识,履行公民义务,正确使 用自己的合法权利,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证这种权利不受侵犯;法制教育是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