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模板内容摘要:

项目区拟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情况 项目区拟使用林地现状调查依据、内容及方法 林地现状调查主要依据 **市 ****水泥制品加工基地项目 拟使用林地现状调查采用现地调查和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调查的主要依据是《 ******伐区调查设计技术规程》、《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方法》、《 **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实施方案及技术细则》、《 **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调查工作方案及技术实施细则》、《 **古树名木普查技术操作细则》和********2020 至 2020 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材料。 林地现状调查主要内容 按《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规范》的规定和有关征占用林地要求,使用林地 现状调查主要内容是:林地 树木 资源现状,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古树名木资源,景观资源及生态环境状况等。 林地现状调查方法 ( 1) 林地资源调查。 采用现地小班调查方法。 在区划上,前四级沿用 2020 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区划成果,即区 — 乡(镇) — 村 —林班。 以小班为单位,对项目使用的林地及涉及的林木进行实地调查。 调查用图是将项目征地红线图与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基本图相叠加后的 1: 10000 地形图;面积调查采取 GPS 辅助定位,现地勾绘、丈量,利用 GIS 求算面积。 在进行小班调查时,对有蓄积的 小班,采用角规调查法测定小班蓄积;其他类型小班采用样方进行调查。 调查因子包括:土地种类、土地权属和林木权属、地貌、森林分类区;林第 3章 项目区拟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情况 15 地植被种类及其盖度、高度,植物群落,森林起源、林种、优势树种(组)、林龄、郁闭度、林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断面积,经济林产期和竹林株数等。 ( 2)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 在小班调查的同时,对分布有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小班首先实地确定目的物种所处的群落、分布范围;然后采取全面调查的方法。 ( 3)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调查。 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种类与分布特性分别采用样带调查法和访问调查法 ,并依据不同的调查方法采用相应的数量统计分析处理。 ( 4)古树名木调查方法。 在项目区内,以小班为单位,逐一进行实地调查、访问。 对属于古树名木的,逐株进行实测、记录和填卡。 ( 5)景观资源及生态环境状况调查。 在开展野外调查前,首先查阅项目区域和项目区内有关景观资源及生态环境状况资料;在开展野外调查时,结合林地资源进行实地调查。 拟使用林地资源调查结果 拟使用林地位置 **市 ****水泥制品加工基地项目 建设地点位于 **镇 **林场 1 林班。 按森林区划系统,工程项目建设所长期使用的林地具体位置 是: **区**镇 **林场 1 林班的 5 55 小班 、 56 小班。 项目区使用林地总面积 ,本次调查共区划为 3 个小班;拟使用的林地均为城市规划区用地。 项目 拟 使用 林地的具体空间位置及行政隶属见下表。 表 拟使用林地位置及行政隶属一览表 第 3章 项目区拟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情况 16 县区名 乡镇名 村名 (场名) 林班 小班 现状调查区划小班 林地类型 **区 **镇 **林场 1 54 宜林荒山荒地 **区 **镇 **林场 1 55 用材林地 **区 **镇 **林场 1 56 用材林地 拟使用林地类型 项目建设拟使用的林地面积 hm2,其林地类型情况是: ( 1) 用材林地, 为 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 和一般用材林 ,面积 hm2; ( 2) 宜林荒山荒地 ,面积 hm2。 使用林地统计结果详见报告附表 A1。 拟使用林地权属 项目建设拟使用的林地面积 hm2,其林地权属:全部为 **区 **镇 **企业总公司 **林场 所有。 林木资源现状 项目建设拟使用的林地面积 hm2中, 森林面积 hm2,全部 属于乔木林 ,为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 和一般用材林 , 森林 蓄积。 林木面积结构 ( 1)林木权属 集体林木面积 hm2,占 100%。 ( 2)林木起源 人工起源面积 hm2,占 100%。 ( 3)林种结构 第 3章 项目区拟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情况 17 用材林面积 hm占 100%,为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 和一般用材林。 ( 4)树种结构 巨尾桉 面积 hm2,占 %; 马尾松面积 hm2,占 %。 ( 5)龄组结构 成熟 林的面积 hm2,占 100%。 林木蓄积结构 ( 1)林木权属 集体 林木蓄积量 ,占 100%。 ( 2)林木起源 人工起源蓄积量为 ,占 100%。 ( 3)林种结构 用材林蓄积量 ,占 100%,为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 和一般用材林。 ( 4)树种结构 巨尾桉 蓄积量 ,占 %; 马尾松蓄积量 m3, 占 % ( 5)龄组结构 成熟林蓄积量 .0m3,占 100 %。 项目区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情况 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情 况 **区行政区域内 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山苏铁( Cycas revoluta)、第 3章 项目区拟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情况 18 粗齿桫椤( Alsophila denticulata)、黑桫椤( Alsophila podophylla)、大 叶桫 椤 ( Alsophila gigantea)、 苏 铁蕨 、 福 建柏 ( Fokienia hodginsii) 、樟树 (Cinnamomum camphora)、花榈木( 0rmosia henryi Prain) 、半枫荷 ( 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 Chang)、 紫荆木( Madhucapasquieri(Dubard)Lam.)、海南石梓( Gmelina hainanensis Oliv.) 、假山龙眼( Heliciopsis terminalis (Kurz) Sleum.) 等。 经现场调查,在项目区植物资源中,没有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也没有发现珍稀濒危植物。 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情况 经现场调查,项目区未发现有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项目区古树名木情况 按古树名木认定标准,对项目区范围内进行全面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在项目区范围内,没有名木分布,也没有 古树分布。 项目区风景名胜情况 现场调查结果表明,所拟使用的林地上林种不是风景林。 项目建设没有使用到项目区域内风景名胜旅游景点的林地和森林公园的林地。 项目区其它情况 ( 1)项目建设使用林地中,没有涉及到自然保护区、国家和 **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范围内的林地。 ( 2)项目建设使用的林地中,未涉及到国家重点公益林林地。 第 3章 项目区拟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情况 19 ( 3)在进行林地调查时,项目工程尚未开工建设。 拟使用林地范围内,未发现项目建设单位有先占地后办手续或擅自改变林地用途、采伐林木的现象。 第 4章 使用林地对环境和林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20 第 4章 使用林地对 环境和林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对森林资源的影响 项目建设使用林地后对森林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2 个方面: ( 1)导致项目区域内林地面积减少。 项目建设拟使用林地面积,且均为长期使用。 因而,项目开工建设,将使 的林地全部转化为 水泥制品加工基地 ,从而导致项目区域内林地面积相应减少。 ( 2)导致项目区域内森林面积蓄积减少。 使用林地现状调查表明:项目区内使用林地上有乔木林面积 、森林蓄积。 项目建设使用林地后,这些分布在项目区内的森 林将被砍伐而消失,项目区域在近期内将相应减少乔木林面积 、森林蓄积 ,森林覆盖率将微量下降。 以上数据表明,项目建设使用林地后,项目区域内森林资源总量有所减少,但相对于项目区域森林资源总量而言所减少的数量极小(面积蓄积量分别为 %和 %);同时减少的乔木林位于丘陵区,且均为人工起源,林分质量一般。 对于由项目建设而造成林地面积 转化为 水泥制品加工基地 而消失、并导致减少的森林面积和蓄积等问题,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已初步制订方案, 规划通过在 无立木林地 上实施异地植树造林方式恢复森林植被。 在实施恢复森林植被措施后,可确保项目区域内仍然保持一定的森林面积和蓄积。 因此,项目建设使用林地后,对项目区域内森林资源影响不大。 第 4章 使用林地对环境和林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21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对陆生植物的影响 项目建设使用的林地面积 ,垂直分布(海拔高)跨度不大,在项目建设后对项目区域原有的森林生态系统不会产生大的破坏。 此外,使用林地内的植被群落类型较少,以 马尾松和巨尾桉 乔木人 工植被为主;野生植物种类不多,分布数量少, 灌木植物主要 是桃金娘,草本植物 主要是 铁芒箕 ;这些野生物种 在项目区域内有广泛分布,是常见种类。 因此,项目建设使用林地虽然使项目区内这些植物个体的消失,但不会引起项目区域内本地区植物区系中的各种植被类型和植物种类的消失,对项目区域植物多样性所造成的影响不大。 现场调查表明,在项目区内没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项目建设对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没有影响。 对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的影响 项目建设期间,由于各种人为活动和机器噪音,对周围的野生动物的正常活动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野生动物具有很强的迁徙性,在项目开工建设时,野生动物很容易地就可以迁徙到项目区以外周围适合栖息的林地内。 在项目建成后,由于 水泥制品加工基地 及其保护设施的阻隔、车辆的营运等,对两栖类、爬行类、兽类野生动物的活动将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但不会对动物的活动造成完全阻隔,不影响它们的摄食、生存,以及种群的繁衍。 另外现场调查表明,在项目区内没有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布。 因此,项目开工建设对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没有影响,对区域内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也无不利的影响。 第 4章 使用林地对环境和林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22 对森林生态效能的影响 项目使用的林地内,有乔木林面积 ,工程建设导致了这部分森林的消失,而使项目区 内的森林丧失了对固碳制氧、水分平衡、净化大气、土壤肥力、水土保持、涵养水源、特别是自然平衡的持久生产力等生态效能的发挥。 但消失的森林植被简单,种类单一,它的消失不会对区域的小气候产生影响,其对环境空气质量、气温变化和空气湿度等气候因子影响较小。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将导致被征用林地上的植物植被遭受破坏,同时使表土剥离,土层裸露,改变其物质组成和理化特征,一旦遭到雨水冲刷,会造成局部的水土流失。 但从项目使用的林地情况看,征用的林地数量不多,工程施工虽会造成一定的水土的流失,经采取工程保障措施及异地造林恢复植被,这些 影响有望得到消除或改善,对森林生态效能影响不大。 对景观风貌的影响 项目所使用的土地没有涉及到项目区域内的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的林地,所使用林地上的林种不是风景林。 因此,项目建设使用林地对项目区域内森林公园、旅游景点等不构成影响。 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项目的建设,减少了部分林地,造成一些水土流失,对当地的环境质量有轻微的影响。 但从项目使用林地的各类因子以及林地使用后所造成的各种不良影响来看,对环境质量影响不大。 第 4章 使用林地对环境和林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23 对林业发展的影响 ( 1)对林业机构设置的影响 项目建设所使用的林地不 涉及项目区域的乡镇林业站、林业经营单位驻地,虽然使用的林地面积为 ,但其所占区域内林业用地面积小,因此不会影响项目所在区域内各基层林业工作管理机构、林业经营单位的设置和业务工作的开展。 ( 2)对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的影响 项目建设只涉及到 1 个 林班,对当地的林业交通运输将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项目建设没有涉及也不影响项目区域内培育、生产种子、苗木的设施,贮存种子、苗木、木材的设施,林业科研、试验、示范基地,野生动植物保护、护林、森林病虫害 **治、森林 **火、木材检疫的设施等。 ( 3)对 林业生产的影响。 项目建设导致区域内林地面积减少,而项目区内的乔木林的消失,可使森林面积和蓄积下降,森林覆盖率降低,对今后发展林业生产,扩大森林资源总量将带来不利因素。 但对由于项目建设长期使用林地而减少的森林面积,必须要采取异地造林恢复森林植被措施。 因此项目区域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经过一定时间后,将会得到恢复。 综上所述,项目区建设使用林地后,对项目区域的林业可持续发展影响较小。 第 5章 综合评价 24 第 5 章 综合评价 项目建设使用林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评价 随着建筑事业的迅速发展及基础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 **市及其周边地区对混凝土的需求量不断上升,混凝土的市场前景非常看好。 从目前 **市混凝土的供应布局上来看,现有的 水泥制品加工基地 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该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改善混凝土供应不足的现状,对 加快 **市商品混凝土的推广应用,确保工程质量、改善城市环境及居住环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