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常州机电yr内容摘要:
6 PC机器人通讯软件 1 装配输送线系统 1 8 8 机器人手抓 1 3 3 气泵 1 辅助器件 1 3 3 总计 65 高性能计算机 20 16 Robot 仿真软件 1 机器人底座 5 安全围栏 (含光栅 ) 1 5 5 教学用多媒体设备 1 4 4 其他 1 20 20 合计 345 ② 与常州市龙发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校中厂” 在“江南装备制造技术产教园”内由学院提供场地,常州市龙发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设备、技术、管理和人员共同建设“校中厂”一个。 校中厂由龙发电器人员主管,学院人员参与管理。 制定《“校中厂”运行管理办法》、《“校中厂”学生实训管理办法》、《“校中厂”员工守则》等规章制度。 “ 校中厂”的主要功能为: 生产性实训,《单片机技术与 C 语言编程》、《电气控制与 PLC》等课程的部分教学任务、双师教师的培养。 “校中厂” 安排生产任务时确保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 由龙发电器的技术人员担任班级的专业导师,享受学院兼职教师待遇。 学院人员和龙发电器人员共同 16 为“校中厂”提供产品研发、工艺改进等服务。 实训的学生需要完成一定量的生产任务。 ③ 校内实训基地扩建 实践“项目引领,岗位实境”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工业机器人应用岗位能力培养要求,营造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对校内实训室进行扩建。 重点扩建微控实训室、欧姆龙实训室、传感器与检测实训室、罗克韦尔实训室和微特电机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计划 如表 3149所示, 扩建实 训基地所需设备 如表 31410所示。 表 3149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计划表 实训室 (中心 ) 名称 主要功能 校企合作 微控实训室 满足《单片机技术与 C 语言编程》项目课程教学需要。 建成后可以满足 50 人同时教学,可以承担单片机培训和中、高级维修电工的培训工作。 与铭赛机器人公司共同开发建设。 铭赛公司准捐赠 30万 欧姆龙 自动化 实训室 满足《电气控制与 PLC》项目课程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 PLC 应用能力,建成后可以满足 50人同时教学,承担 PLC 技术培训和中、高级维修电工的培训工作。 与欧姆龙自动化公司共同开发实训项目。 欧姆龙公司准捐赠 35 万。 传感器与检测实训室 满足《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应用》项目课程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传感器应用能力,建成后可以满足 50 人同时教学。 与常州龙发电器公司共同开发实训装置。 龙发公司准捐赠 25 万 罗克韦尔 工控 实训室 满足《工控组态及现场总线技术应用》项目课程教学需要。 建成后可以满足 50 人同时教学。 承担罗克韦尔自动化技术培训和中、高级维修电工培训工作。 结合机器人具体应用。 与罗克韦尔公司共同开发实训装置。 罗克韦尔公司准捐赠10 万。 微特电机实训室 满足《特种电机与控制》项目课程 教学需要,建成后可以满足 50 人同教学。 培养学生电机使用的能力。 与 汉 迪 机器人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实训设备。 表 31410 扩建实训室所需设备 一览表 序号 实训室名称 设备名称 数量 单价(万) 总价(万) 1 微控实训室 (扩建) 51单片机实验箱 50 10 单片机接口板 50 数字示波器 5 1 5 稳压电源 50 仿真器 10 1 数字万用表 50 编程器 10 DSP开发系统 5 2 ARM开发系统 5 2 ARM仿真器 5 其他 1 合计 30 2 欧姆龙自动化实训室(扩建) CJ1MCPU13ENT 5 CJ1WDRM21 5 NS10TV00BECV3触摸屏 5 3G3MVPDRT2变频器 5 R88DWT伺服电机 /驱动器配R88ANCW152DRTAC 5 6 被 控对象机械手 5 过程控制对象 5 模拟立体交通灯控制装置 5 3 合计 49 3 传感器与检测实训室(扩建) 传感器基础实训平台 25 电脑 25 数据采集卡 25 5 工业用示波器 5 光电开关镜面反射型 10 接近开关 10 旋转编码器 10 绝对型旋转编码器 10 液位继电器 10 欧姆龙温控器 10 稳压电源 25 1 行程开关 10 光纤放大器 10 电容式传感器 10 工具 1批 合计 45 4 罗克韦尔工控实训室(扩建) DeviceNet 模块 15 12 ControlNet 模块 15 12 Micrologix 1500 15 SLC500 15 18 PLC5 15 6 终端显示 PaneView Plus 15 12 合计 42 5 微特电机实训室(扩建) 步进电机直线模块 5 步进电机旋转模块 5 伺服电机直线模块 3 伺服电机旋转模块 3 直线电机直线模块 1 直线电机旋转模块 1 压电马达直线模块 1 压 电马达旋转模块 1 合计 30 总计 196 ④ 系部 与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争创院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 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是 依托 “机器人技术与系统 ”国家重点实验室( 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的高新技术企业。 系部以常州科教城为桥梁与铭赛机器人进行深入合作,主要内容有:共建“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中心”;共建一个校外实训基地;共建一个“厂中校”;共建一个双师素质培养基地;共建一个兼职教师储备基地;共同对铭赛机器人公司员工和客户进行培训;共同进行工业 机器人产品研发,开展技术服务。 争创院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 ⑤ 探索 “厂中校”建设 在校外实训基地中建立“厂中校” 3 个(如表 31411 所示),制定《“厂中校”运行管理办法》、《“厂中校”学生实训管理办法》、《“厂中校”学员守则》等规章制度。 表 31411 “ 厂中校 ” 建设 序号 企业 完成时间 责任人 学校 企业 1 常州智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2020年 于小喜 周晓平 2 常州星宇车灯有限公司 2020年 陈小艳 周亚军 3 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2020年 赵文兵 曲东升 如图 3145 所示为“厂中校” 教学模式。 由学院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学院兼职教师)共同在企业内部“学校”对学生和企业员工进行教学。 发挥学院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自身优势,充分利用企业生产 “空闲时间” ,在实际生产现场使用生产设备进行现场教学。 学校和企业共享教育资源,企业可以探索 在校企合作体制下的员工培训 ,在企业实训的学生成为是企业潜在员工人选。 图 3145 “厂中校”教学模式 “厂中校”的主要功能为:承担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任务,《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 《工业机器人故障诊断》、《机器人生产线安装、调试和维护》三门专业核心课程的部分教学任务、企业的员工培训。 “厂中校”建设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初步合作阶段: 就双方互派人员进行培训、教学内容、教学场地、教学任务安排等方面和合作企业初步达成初步意向,学院可以派学生进入合作企业进行专业教育、参观学习。 正式合作阶段: 学院派学生进入合作企业内的“厂中校”进行学习,由学院和企业共同安排人员进行教学。 深入合作阶段: 学生按计划进企业的“厂中校”进行学习。 学院和合作企业共同就校企合作体制下的员工培训进行探索,双方共同对企 业的员工开展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 ⑥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依托“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园”和 ABB 公司,配合学院工作站,与工业机器人制造和应用企业合作, 建设 10个校外实训基地 ,如表 31412 所示。 20 表 31412 校外实训基地列表 序号 企业 完成时间 责任人 学校 企业 1 常州智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2020年 于小喜 周晓平 2 常州星宇车灯有限公司 2020年 陈小艳 周亚军 3 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2020年 赵文兵 曲东升 4 常州视觉龙机 电设备有限公司 2020年 赵文兵 张佳鹏 5 美德维实伟克康茂(无锡)定量泵有限公司 2020年 赵文兵 戴琳 6 江苏文光集团有限公司 2020年 陈小艳 王建方 7 常州科达 斯特恩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2020年 钱金发 翁翠兰 8 江阴澄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2020年 钱金发 花一江 9 江苏新美星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2020年 钱金发 何建锋 10 彬台机械苏州有限公 司 2020年 于小喜 洪振攀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经费预算 如 表 31413 所示。 表 31413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经费预算表 重点专业名称 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 建设内容 资金预算及来源 中央财政投入 地方财政投入 行业企业投入 其他投入 合计 2020年度 2020年度 2020年度 小计 2020年度 2020年度 2020年度 小计 2020年度 2020年度 2020年度 小计 2020年度 2020年度 2020年度 小计 校内实训室扩建 微控实训室 30 30 30 欧 姆龙 自动化 实训室 14 14 35 35 49 传 感器与 检测实训室 5 5 25 25 15 15 45 罗 克韦尔 工控 实训室 32 32 10 10 42 微 特电机 实训室 30 30 30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中心 165 105 270 35 35 40 40 345 校中厂 20 20 10 10 30 小 计 165 105 270 81 81 135 20 155 55 10 65 571 总计 571 ( 6)教学质量保障与质量监控 贯彻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各类规章制度。 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引入第三方评价,构建由社会、企业、学校、学生四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质量反馈机制,由校企双方人员共同实施“校中厂”、“厂中校”和校外实训基地教学质量监控。 ① 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根据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由工业机器人制造及应用企业和 学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引入企业技术标准开发课程标准,根据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制定技能考核标准,按照岗位要求制定顶岗实习质量标准。 ② 建立由社会、企业、学校、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专职教师评价和兼职教师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知识评价和能力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在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专职教师主要负责理论部分评价,兼职教师主要负责实践部分评价。 学生毕业后建立毕业生档案,在学生就业后 6 个月和 12 个月对就业单位的满意度进 行跟踪调查,将企业的满意度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引入第三方评价,由麦可思公司对毕业生的薪酬水平、就业岗位、社会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调查,就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 ③ 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 校内教学: 严格执行学院《教学督导管理制度》、《班级信息员制度》、《听课制度》、《日常教学检查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由企业和学校人员参与的督导组,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听取学生和教师对于教学过程的反馈意见,由企业和校内专家根据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校中厂”和“厂中校”: 由合作企业和学校共同成立质量监控和保障小组。 以企业管理的理念对教学进行管理。 结合生产制定教学计划,进厂之前就企业车间的规章制度、注意事项等开展岗前培训。 对学生教学质量和生产质量进行监控。 定期开展学生座谈会,反 馈教学和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和合作企业进行沟通,由企业和校内专家根据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22 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 学校配合企业制订顶岗实习计划,组织实施顶岗实习,以企业管理方式对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进行管理。 进厂之前就企业车间的规章制度、注意事项等开展岗前培训。 企业根据学生特点和职业能力特点安排学生实习岗位。 学校指派一名教师作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企业指派一名人员担任师傅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学生结合实习岗位选择毕业设计课题,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通过现场指导、 、电子邮件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 学院“ 工作站”人员每月与实习企业人员和学生进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常州机电yr
相关推荐
福州路湖北路南岸的流动人群图 福州路南岸捷强超市入店人数图 福州路车潮图 调查显示:福州路流动人群与车潮的流动速度较快,在下午1点45分至5点钟的时间内,流动人群与车潮的流动速度各达 22单位/分。 福州路南岸的流动人群略比福州路北岸的流动人群多1个单位/分。 流动人群的高流动速度能为新的联华便利店带来大量顾客。 而高流动速度的车潮在三车道上的流动不能给新的联华便利店带来大量的顾客
20 气中粉尘的主要成分是 CaSO4和 CaSO4 1/ 2H2O, 50% ~ 70% 粉尘的粒径 5μ m.且 CaSO4有较强的吸水性,尘的密度较小,文氏管洗涤器和泡沫塔对这种粉尘的净化效果不理想,普遍反映除尘效率较低。 如: C厂因大量粉尘进入电除雾器, CaSO4和 CaSO4 l/ 2H2O吸水生成CaSO 2H20具有一定的粘性,粘在电极上较难自行脱落。 电除雾器极线积 尘严重
安全综合管理系统 ................................................................................... 58 管理安全 ..................................................................................................
6 骨干网路由规划 (略) ........................................................................... 56 OSPF路由规划 (略) ............................................................................. 56 连接国家电子政务外网
甚至有些地方根本没有好好投资和规划过农家乐旅游 ,仅仅是联合当地一些村民 ,请他们让出一些房舍作为旅馆 ,再简单安排一些城市游客下田地参观就收取旅游费用 ,现在有了规则出台 ,相信这类“浑水摸鱼”的商家将受到冲击。 、经济方面 农家乐能解决农村部分富余劳动力就业、帮助了农民增收脱贫。 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 ,发展乡村旅游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它促进了城市一体化发展 ,在解决农村部分富余劳动力就业
风沙大。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该项目拟建在长城乡红水河东岸 ,占地面积约300 公顷。 规划项目布局呈东西长 ,南北宽。 其中 ,项目建设集中地段红水河以东5 公里范围内 ,沿岸为葱郁的杨树林 ,沙漠区遍布各种沙生植物 ,由于近年来防风固沙、种草植树 ,沙层基本被巩固 ,该地段沙下均为土质层 ,适宜进行开发建设和生态建设。 第二 章 项目开发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