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申请批复文件内容摘要:

四项建设,完善五套机制,实现六个突破,将学校打造成为培养模式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质量上乘、实训装备 领 先、教学设施齐全、专业特色鲜明、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联动发展, 在 全国 中职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 、 骨干和辐射作用 的中等职业学校。 11 一个中心 以提高教学质 量为中心,进一步深化以课程改革和教学内容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内涵建设,实现学校的高位、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两个重点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精品专业建设。 三个体系 新形势下的教师评价体系、学生评价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四项建设 创新德育工作建设 —— 强化道德修养和职业意识,完善“大德育”体系,凸显本校职教德育特色,探索并实践学生的自律、自立、自爱的自主管理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以“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为主线,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加强教育科研建设 —— 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提升教改 质量和效益;加强数字化课程资源库建设 —— 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作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五套机制 完善校企一体办学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完善教学质量预警机制,保障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完善教师培养(含国际化培养与交流)和激励机制,促进师资队伍全面发展;完善绩效运作机制,强化开放实训中心教学和服务功能; 建立辐射机制,带动农村、西部和民族地区薄弱学校共同发展。 六个突破 人才培养模式要有新突破 —— 拓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新领域、新形式、新途径,充分发挥职教集团作用;教产 结合 、工学结合要有新突破 ——深化工学结 合、顶岗实习等专业教学和管理;教学模式要有新突破 —— 开展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要有新突破 —— 重点支持建设专业有市级甚至国家级领军教师;实训教学管理要有新突破—— 实训中心实施工厂化运行管理模式,实现教、学、做的统一;重点建设专业、精品课程建设要有新突破 —— 学校要将“化学工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打造成国家级精品专业,将“化工单元操作”等 6门课程打造成为首批市级及以上精品课程。 2.具体目标 ( 1)重点支持专业建设目标 “化学工艺”专业建设目标: 依托“中职示范校”项 目建设的实施,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 教学团队 建设、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等方面开展创新和实践。 通过两年的建设,使该专业在国内中等职业学校同类专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成为关注全国化工行业,瞄准上海化工发展趋势,专业有效对接 12 行业,课程有效对接职业标准 ; 拥有一支锐意进取、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过硬的教 学 团队 ; 校企一体有优势,工学结合有特点,社会办学有亮点。 打造具有行业特点、上海特色的国家级精品专业。 “机电技术应用” 专业建设目标: 通过实施“中职示范校”的项目建设,促进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课程体系改革。 经过两年的建设,打造 一支以专业带头人 引领 ,以 “ 双师 ” 素质的专任教师、 企业技术 专家为主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使本专业 在全国 中等学校的 同类专业 中处于领先地位。 成为能在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 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 改革 、产学结合 等方面 起 示范作用 的国家级精品专业。 “物流服务与管理(化工物流方向)”专业建设目标: 根据上海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以及金山区化工物流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以信息技术与物流管理技术在现代化工生产中的应用为基础,以课程改革为核心, 通过国家示范校重点专业项目 建设, 着力进行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特色教材、教学模式、实训条件和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内涵建设 ; 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化工行业的物流专门人才。 为 将本专业建设成为在全国中职学校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 , 具有化工物流特色的上海市重点专业 创造条件。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目标: 通过国家示范校重点专业项目建设,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引入企业等多方评价机制,完善项目课程教学实施与质量监控体系,开发市级专业教学资源库;以数控编程技术、数控机床操作技术为核心 ,培养区域数控技能型专门人才。 力争 把本专业建成在区域校企深度合作、课程体系、职业技能训练体系建设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并在本市同类中职校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 上海市重点 专业。 “环境监测技术”专业建设目标: 通过实施“中职示范校”的项目建设,促进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课程体系改革。 经过两年的建设, 在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 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 改革、实训基地建设 、产学结合 等 诸多 方面 起示范作用 ; 突出和加强专业对行业及区域经济的服务能力,使本专业成为 具有 一定引领作用 、 在全国 中等学校的 同类专业 中处于较为领先地位 的专业。 13 ( 2)其它特色项目建设目标 全国化工中职学校合作与师资培养基地建设项目建设目标: 在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实施“中职示范校”的项目建设,在两年时间内,基本建成在国内中职教育界有影响的全国化工中职学校合作与师资培养基地。 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学生创业实践园建设项目建设目标: 用两年时间,基本建成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学生创业实践园,使其成为一个集“创新教育、社团活动、职业引导、就业指导、创业教育、创业实践”于一体的创业人才 孵化 基地,成为上海南部区域内中职学生开展创新和创业意识养成教育、社会和创业实践活动、进 行创业实践的公共平台,从而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与需求相匹配的、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创业初级人才。 3.预期效益 创建“中职示范校”将是我校建校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系统 性 改革创新。 本次创建活动 必 将全面推动学校 在 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队伍建设、内部管理以及评价模式等诸方面的改革 和创新 , 使学校办学能力和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在 全国中职教育界 更好地发挥引领 、骨干 和辐射作用。 其 预期 效益 主要体现为: 依托相关职教集团平台 和行业协会 , 改革创新培养模式, 以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为改革方向, 形成 多种形式 “工学交替”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校企一体办学 模式,初步建立以 校企 “ 共 同 建 设 专业实训基地 、 共 同 编 制 专业 教学方案、共同开发 教材 、 共同 实施 专业教学过程 、共同 开展双向培训 ”为主要内涵的 校企一体办学运 行 机制。 基本 建成学校学生创业实践园,使其成为人才成长新领地。 将“化学工艺”、“机电技术应用” 专业 打造为上海市重点专业 ,为创建 国家级重点专业 点创造条件,力争将 “物流服务与管理”、“数控技术应用” 专业 打造成为上海市重点专业。 改革教学内容,将 《化工单元操作》 等一批课程建设 为上海市级精品 课程 ,并开发一批新课程;建设 并出版 一批具有能力本位、理实结合 、适用于 “教做学”一体 的 项目驱动型 特色教 材 ; “化学工艺” 等 5 个专业基本 建成 共享型教学资源库 以及 数字化 教学 系统, 在专业、课程、教材及教学资源建设上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形成具有“做学一体”特征的 由 项目教学、 理论实践一 14 体化教学 、案例教学、场景教学、 现场教学 、模拟教学、数字仿真教学、 问题探究 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组合的课程教学新模式。 形成以 专业领军人物 引领、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集专兼职教师为一体、具有双师 素质、 结构 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 完成 校内 专业实训设施 的再升级和再改造。 完成《物流服务与管 理》专业化工物流方向的实训设施建设,完成“上海石化工业学校 全国化工中职学校合作与师资培养基地 ”相关教师专业培训实训教学设施建设; 积极吸引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 形成 模拟生产 、生产 情景 和 生产现场氛围,构建凸显 生产情景化 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 创新德育新载体、新方法、新途径 ,完善 “学校为主,社会配合、家庭参与”的“三结合”德育教育和工作网络 ; 创设“星亮指数”(素质学分), 形成 “全员、全程、全 方 位”的“三全”德育管理 模式;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团体咨询队伍, 实现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 发挥 学校“高级顾问团”和“ 办学指导委员会”等社会力量,形成人才培养规格、专业方向设置、课程体系 和专业建设等 动态评估和调整机制 ;形成 关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职业素养提高 、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形成和职业生涯发展 评价机制; 形成 以教师 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育人能力为考评重点, 工作质量为 考评核心的教师评价机制, 改革现有的班主任职级制为岗位绩效制,引领班主任队伍的整体发展 ; 以 教育教学 质量 保障 为中轴,实现 学生网上评教、座谈评教、教学询问、教师评教、教学检查 、 教学质量督导 的有效结合,建立教学质量 持续改进的闭环 保障 体系 ;在 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教学阶段 , 创建“五员管理网络” ,探索形成 由企业为主体的 评价 机制 和由 企业共同 参与 教学质量 管理及监控的 动态跟踪机制。 依托职教集团深化校企合作和校际合作,探索并形成跨区域职教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加强对 中西部和边远地区薄弱学校的教育援助,带动 其 共同发展 ,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和行业经济的协调发展 ;发挥 “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全国化工中职学校合作与师资培养基地”的“学校合作交流工作站” 、 “师资培养教学工作室” 和 “中职化工类专业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作用,加强 校校对话 和合作,着力开展 职教理念和专业能力(包括专业实践技能) 等方面 的培训 ,发挥 示范学校的 15 骨干、辐射作用。 三、 重点建设内容 (一)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 :化学工艺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 ( 1)需求论证 1) 化学工艺专业所属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20 世纪八十年代,上海 已成为 全国最大的 石油 化工产业基地,其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均居全国第一。 随着 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 上海城市建设发展的转型,上海各类产业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 ,但化工行业产值在较长时期里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例如 2020 年化工行业生产总值占上海工业总产值的 %,而在 2020 年的 前 五个月,上海化工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位居全国第七。 随着社会生活水准的提高、交通的发展、化工技术的升级换代、国资石化公司的整合以及市场开放带来的民资、外资资金和技术的涌入, “ 十一五 ” 期间,上海及周边地区 如 浙江 的 嘉兴、宁波 ,江苏的仪征 等地 区 的化工产业区域逐步集中,产业规模日益扩大,产品链不断延伸,逐渐成为先进 工艺、先进 技术和 技能型 人才的聚集地,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化工行业 的 资金、技术和 技能型 劳动 者 密集型的特征。 根据上海市化工行业协会的分析, 2020 年上海化工行业运行呈现 如下 特点:一是行业结构调整明显并形成新的增长点;二是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 对化工行业 构成更大的 能源、 安全 和 环保压力,土地资源的制约 也更加 明显;三是开拓国际市场、寻求国际合作正成为行业发展的新 途径 和新举措。 有资料显示,在 今后一段较长时期,上海化工行业发展重点将倚重于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化工物流和技术服务。 以上现象表明, 上海及 长三角地区 化工产业 将迎来一个 调结构 、 重 技术 、 讲效益、重环保的新的发展期 , 同时也形成了 强调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不断提升、精细化工 渐进发展 的新 趋势,这对 中职 技能人才的需求和培养必然产生深刻的影响。 雄厚、技术先进的基础化工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稳定器 在上海,作为石化行业龙头的原油加工 能力已达 2700 万吨 /年,乙烯生产能 16 力达 200 万吨 /年;近阶段,上海化学工业区将重点推进 100 万吨乙烯和 1000 万吨炼油等龙头项目,进一步打造为世界级的石化基地;按规划到 2020 年,上海将具备年产 4000 万吨炼油、 400 万吨乙烯的生产能力。 此外,在宁波北仑也将再建 一 个百万吨级乙烯工程。 这些超大规模的基础化工,既是行业的基础,也是化工产业链能长期提供稳定技能岗位需求的基础;而且在技术不断进步的大趋势下,基础化工装置大型化、流程复杂化、控制自动化的变化趋势,对人才的技能水平和素质要求也日渐提高,生产操作不再是 简单的重复性劳动,一个简单的操作往往需要宽广的知识支撑和跨专业的知识储备;一线生产操作员不仅要面对更复杂的操作工况,迅速做出更全面的操作决策,还要在复合的环境下,及时判断和排除操作故障。 以往那种单纯的、脱离岗位操作实际的理论教学已不再是化工行业技能人才培养 的主要方式。 产业链的巨大延伸空间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放大器 目前, 上海已 基本 完成现代化工产业结构框架的基本构建,但产值比重仍以重化工为主,精细化工在产业结构中配置比重 还 偏低,标志化工行业水平和技术发展程度的精细化工率在上海仅有 20%,而国内平均水平约 40%,发达国家则高达 6070%,产业链向下游发展仍有很大空间。 同样,嘉兴、宁波一带的石化行业仍未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因此对化工产业的规划也是重在发展精细化工产品,延长和优化产业链,提高行业竞争力。 预计到 2020 年,上海的化工新材料行业规模将达到 1000 亿元。 这些产品链的延伸不仅带来了大量的就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