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展空间与拓展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电子信息产业园 的建设是从 xxxx 区的区情出发,寻求新一轮经济起动平台和“突破口”,是实现全 地区 经济快速、持续增长的载体,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实现小康目标计划的需要,是 xxxx 区“富民兴边”的重要途径。 三 、 电子信息产业园 规划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设 电子信息产业园 是加快 xxxx 区工业经济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 能更好地发挥新型工业在促进 xxxx 区与全国、全省和全州同步实施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 目 标中的重要作用,充分挖掘和发挥 xxxx 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 ,抢抓粤港澳产业转移的机遇,按照“一园五区”功能分区,进一步强化以高新技术开发应用为动力,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以新型电子元器件及电子发光材料研发、制造为核心的综合性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规划历史性机遇,全面实施“新型工业富 市 ”发展战略,促进 xxxx 区重点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新型工业化进程,全面提升 xxxx 区经济实力,都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建设 电子信息产业园 是加快 xxxx 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一年一个新形象、三年大变样、十年跃 上新台阶”的一项重要举措。 建设一个具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较齐全配套服务体系的电子工业加工制造生产、产业优化、产业(企业)相对聚集区,促进实现资源、工业产业整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多种成份协调发展,培 17 育一批有地方特色、带动性强、辐射面广的新型工业企业。 推动 xxxx区工业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快速化发展,让 xxxx 区工业企业走上持续高效、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把经济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需要。 建设 电子信息产业园 ,是国外经济发 达国家和国内沿海发达省区加快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 事实证明, 电子信息产业园 能够有力促进工业发展的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有效解决新建项目投资难、企业布局分散等问题,便于集中统一管理、体现高效服务,有利于人才、市场、资金等要素的聚集,有利于产业与城镇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保等方面的持续发展。 建设 电子信息产业园 是国内外电子产业转移的趋势和机遇。 21世纪头 1020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看,工业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正在不断地向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廉、国内市场广阔以及社会政局稳定的发展中国家 转移,我国已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并在快速形成世界制造业的中心。 而以国际市场为目标的跨国资本在我国国内的区位选择,仍然更多地倾向于投资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备尤其是港口条件优越的沿海区域。 广东珠三角地区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到本世纪全球产业打转移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发起来的,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成长起来了一大批优秀企业,随着产业不断升级,经济不断发展,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新的一轮产业转移势必到来。 此次经济危机更是大大的推进了转移的速度。 大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对 xxxx区的压力和动力 21世纪头 20年,中国工业化将 步入装备工业和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 国家产业结构 18 调整、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湖南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将为 xx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带来新的机遇。 这也是迎接西部大开发的需要。 湖南省经济发展在经历了优先开放、迅速扩张的发展后,开始向注重均衡和全面发展转变。 湖南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立了 xxxx作为湖南西南部地区中心城市的地位,要求 xxxx区加快发展步伐,力争成为湖南经济发展新的 “ 亮点 ” 和湘西南的经济 “ 龙头 ”。 xx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具有较强的综合成本优势,这与国家和湖南省的产业发展方 向相一致。 xx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将在 xxxx区市实现跨越式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19 第四章 xx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功能定位 与发展目标 根据 xx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发展面某的国际国内环境和湖南省、 xxxx区市未来经济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对 xx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可表述如下: 一、 功能定位 结合 xxxx区经济发展和 xxxx区发展的需求,将 xx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功能定位表述如下: xxxx区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推动器; xxxx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的发动机; xxxx区 轻 工业、先进制造业和物流业基地;作为 xxxx区的延伸部分,成为与沿海大城市互动发展的重要电子工业区;西部大开发重要的出口贸易加工区和对外经贸窗口。 二、 发展目标 成为一个以交通为依托,以 xxxx区工业为主导, 按照 “ 一园五区 ”功能分区,进一步强化以高新技术开发应用为动力,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以新型电子元器件及电子发光材料研发、 现代物流业为支柱,第三产业发达、功能齐全、服务优良、环境优美的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园,成为 xxxx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巨大引擎和重要增长点,成为 产业转移 重要出口贸易加工 区。 第 五 章 区域经济 分析及预测 概况 20 一、 xxxx社会经济概况 永州东连郴州,南界广东连州,西接广西桂林,北邻衡阳、邵阳。 湘江经西向东穿越零祁盆地,潇水自南至北纵贯全境。 位于北纬 24176。 39′至 26176。 51′,东经 111176。 06′至 112゜ 21’之间,南北相距最长 245公里,东西相间最宽 144 公里。 其地势是西南部较高,东北及中部较低,境内都庞岭、越城岭屏障于西北;萌渚岭、九嶷山雄踞于东南,阳明山、紫金山拦腰穿越东西,将全市分成南北两大块 — 零祁、宁道两大盆地。 即形成三山围夹两盆地,呈现向东倾斜的“山”字形地貌总 轮廓。 2020年末全市总人口 万人,比上年增加 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 万人,乡村人口 万人。 全市常住人口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万人。 全市辖 xxxx、芝山 2 区和祁阳、东安、双牌、道县、江永、江华、宁远、新田、蓝山等 9 县,共 108 镇、 80 乡、 5313 个村(居)民委员会、 45714 个村(居)民小组。 永州境内地貌复杂多样,奇峰 秀岭逶迤蜿蜒,河川溪涧纵横交错,山岗盆地相间分布。 在全市 万亩土地总面积中,平原面积 万亩,占 %; 岗地面积 万亩,占 %;丘陵面积 万亩,占 %;山地面积 ,占 %。 从总体上看,全市大体呈现“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格局。 永州所处地理位置属温、热带结合部,加之独特的地形地貌,形成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亚热带气温条件,既具阳光丰富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又有雨量充沛、空气湿润的海洋性 21 气候特征。 全年平均气温在 ℃ — ℃之间,无霜期年均 285311天,年降雨量 12901900 毫米,南部六县有“天然大棚”之称。 全市有土地面积 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 %,位居全省第二。 土地类型多样、质量较好。 有宜农耕地 500 万亩,宜林地 2100万亩,连片宜牧地 158 万亩。 土地后备资源充足。 全市待开发土地 563万亩,宜农荒地是全省数量多、质量好的地区之一。 永州是个河流密布、水系发达的地区,共有大小河流 700 余条,总长 1 万多公里,河床谷深流急,水能资源蕴藏丰裕,总量达 238 万千瓦,位居湖南第三,其中可开发量达 101 万千瓦,待开发利用的达 60 余万千瓦。 永州自古便是华中、华东地区通往广东、广西、海南及西南地区的交通 要塞,也是湖南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素有“南山通衢”之称。 “距水陆之冲,当楚粤之要,遥控百蛮,横连五岭,梅庚绵亘于其前,衡岳镇临于其后”,镇东北可入中原腹地,控制西南扼广西边陲之咽喉,据东南握广东海滨之通道,故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是湖南唯一与两广接壤的地区,市区到广州仅 500 多公里,南六县距广州仅 400 多公里,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 湘桂铁路横贯东西, 32 207 国道及九条省道在境内纵横交错,永州至广东连州二级公路、湘桂铁路、洛湛铁路、衡昆高速公路和湘江水道形成区域间的交通枢纽,北可到达华中重镇 武汉,北上中原,东出华东。 西南向可以直通西南部大各省区,并可从广西北海、防城和广东湛江出海,是中原和华东地区通往大西南的通道。 永州机场已开通长沙、海口航线。 永州是内地直达两广(广东、广西)、两南(海南、大西南)、 22 两区(香港、澳门地区)的重要通道,我国华南与华北两大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具有 明显的双幅射功能。 xxxx 市区座落在潇湘二水汇流处。 整个市区分为相对独立的芝山、xxxx 两个区,两区相隔垂直距离 17 公里,由湘江和联城公路零陵大道将两城区联接在一起,呈哑铃形框架,构成“潇湘第一城”独特的城市风貌。 初步核算, 2020 年度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GDP) 亿元,比上年增长 %。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亿元,增长 %;第二产业增加值 亿元,增长 17 %;第三产业增加值 亿元,增长 15%。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 ∶ ∶ 调整为 ∶∶。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 GDP 为 11551 元,增长 %。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 亿元,比上年增长 %,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比上年增长 %。 全年 完成地方税收收入 亿元,增长 %。 2020 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 亿元,比上年增长 %。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销售产值分别达到 亿元和 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 %和 %。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实现销售产值 亿元,增长 %;重工业实现销售产值 亿元,增长 %。 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比上年增长 %。 规模企业新增 111 家,达到 571 家,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新增 12 家,达到 53 家。 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 亿元,比上年增长 %。 2020 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比上年下降 %。 其中进口总额 亿美元,下降 %;出口总额 亿美元,增长 23 %。 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 亿美元,比上年下降 %;加工贸易 亿美元,增长 229%。 按出口国别和地区分,对欧盟出口 亿美元,增长 %;对美国出口 亿美元,增长 %;对香港出口 亿美元,增长 %。 外贸结构有所调整。 出口总额中,机电产品出口 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 %;针织服装产品出口 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 18%;农产品出口 亿美元 ,占出口总额的%。 2020 年累计新批外商直接投资 27 项,合同利用外资 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 亿美元,增长 35 %。 全年总投资在 1000 万美元以上项目 8 个,投资总额和合同外资分别占全市的 %和 %。 2020年共引进内资项目 304 个,合同引进内资 286 亿元,比上年增长 23%;实际到位内资 106 亿元,比上年增长 21%。 2020 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991 元,比上年增长 %,扣除 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 元,比上年增长 %。 2020年 全市全社会货物周转量 ,比上年增长 %;旅客周转量 亿人公里,增长 %。 机场旅客吞吐量 7000 人,其中,零陵机场旅客已开通航线 2 条,全年民航旅客进出港达到 4494人次。 全年新增公路里程 899 公里,至 2020 年末,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公里。 全市公路通村率为%,建制村客运班车通达率为 65%。 年末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达 万辆,其中私人汽车 万辆,比上年增长 %。 二、 xxxx区社会经济概况 xxxx 区地处湖南西南部湘江中上游,南连 零陵区 ,东邻 祁阳县 , 24 西接 东安县 ,北抵衡阳 祁东县。 毗邻两广,现为 xxxx 政治、经济中心。 自古以来山水形胜,人杰地灵,总面积 1222 平方公里, 总人口50 万人,城市人口 20 万人,既是湖南向沿海地区和港澳市场开放的前沿阵地,又是华中、华南两大经济区域结合部的一个重镇,素有 “ 湘西南门户 ” 和 “ 潇湘第一城 ” 之称。 xxxx 区立体交通网络完善。 xxxx 商业贸易发达。 是湖南省八大商业经济区之一, 贸易繁荣,商贾云集,是湘西南最大的物流、人流和资金流中心。 xxxx 区物产丰富,工农业基础雄厚。 现已探明的矿产有 100 多种,香猪、肉鸭、竹鱼等名优特产驰名全国。 农业向产业化、基地化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了 5 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 2 万亩草场基地、年出栏 25 万头瘦肉型生猪基地及年产 15 万吨柑桔等多品种的水果基地。 工业基本形成了以汽车、轻纺、建材、造纸四大支柱产业为主体,兼有化工、冶炼、饲料等结构合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现有工商企业 7000 多家,其中大中型和骨干企业 60 多家。 主要产品有:越野汽车、民爆器材、盘 式电机、水轮发动机、啤酒、罐头、棉纱、水泥、电线、羽绒及其制品等 50 多种。 xxxx 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旅游业发展广阔。 经近几年的建设,xxxx 已形成了河西河东连接,功能 配套的工商城市。 随着永州大道(原零陵大道)、逸云路、复兴大道、 潇湘平湖 、潇湘广场的建成,xxxx 将成为融山、水、洲、城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园林城市。 依托永州历史渊源久远的文化底蕴,。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