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20xx年武汉高龙水产食品公司2万吨年水产品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食品饮料内容摘要:

生产厂家,带动当地水产品流通、生产加工、交通运输、通讯、科技服务等各个行业的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本项目的建设,不但可以促进企业的跨越式发展,还能容纳大量经纪人和一线员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项目单位自成立以来直接拉动当地农民就业1200人,间接拉动当地农民就业7000人。 本项目建成后可以带动更多的间接就业人员,因此,本项目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和提供就业机会的需要。 加快发展水产业发展,是香港高龙集团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的需要香港高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1996年成立以来,在国内先后投资成立了福建高龙物流有限公司、福州高龙饲料有限公司、福建高龙实业有限公司、武汉高龙饲料有限公司等子公司,主要从事进口鱼粉、鱼油和水产饲料生产加工,与国内众多水产品养殖场、专业户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接触了解和调查,发现国内特别是湖北省水产品资源利用率不高,初级产品和低价值产品占主体,水产品资源浪费严重,为了促进香港高龙集团快速发展,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必须优化产业结构,通过投资建设2万吨/年水产品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可以带动周边2万农户近10万亩水产养殖水面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延长了产业链,对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升企业整体装备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三章 厂(场)址选择 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拟建地点位于武汉市新洲区汪集工业园特一号。 根据武汉市武汉的总体发展规划和经济发展布局,项目单位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有关技术人员对新洲区、黄陂区、东西湖、江夏区和汉南区等周边可能用于厂址的多个地块进行现场勘探,了解其地形地貌、地质、公用设施、交通、洪水水位、现有建筑、构筑物情况,地下水位、防洪防涝情况,搜集了地块的规划图和地形图,向有关部门进行了咨询,对拟选地块进行了综合分析比较,并经多次讨论写出选厂报告,并报公司香港高龙集团董事会审核和武汉市新洲区人民政府同意,最后选定在武汉市新洲区汪集街汪集村临汉施公路汪集工业园地块为本项目建设厂址,该园区基础设施较齐全,与地区产业整体规划协调性好,具备良好区位优势。 区域内具有完善的供电、给排水、通信等基础配套条件,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建设条件分析、交通条件武汉市新洲区位于武汉市的东北部,是正在兴起的工业强区及都市农业大区。 新洲区地跨东经114176。 30′~115176。 05′和北纬30176。 35′~ 31176。 02′之间。 区内水电供应充足,道路交通便捷。 项目实施地新洲区汪集工业园距阳逻新城30公里,距武汉中心城区50公里,项目建设地紧临汉施公路,与武汉外环、沪蓉高速、黄黄高速等主要交通网相联,交通较为便利。 交通运输条件完全符合项目要求。 新洲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明显,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无霜期长,严寒期短。 夏季多偏南风,冬季多偏北风,春秋两季为过渡季节,风向介于偏南风和偏北风之间。 ,最大风速为19米/秒。 ℃,℃为最低,℃为最高。 ℃,℃。 基本风压:Wo=㎡,基本雪压:So=㎡。 根据国家颁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及武建字[2002]311号文之规定,其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湖北是水产大省,水产加工与淡水渔业是湖北省农业经济的重权组成部分,根据湖北省水产局提出的工作目标,2009年度持续支持小龙虾、河蟹、斑点叉尾鮰、鲟鱼、罗非鱼、黄鳝、黄颡、泥鳅、武昌鱼、龟鳖、鳜鱼等重点品种为龙头的“一鱼一产业”快速发展。 2009年,争取小龙虾野生寄养面积再扩大60万亩。 按照“一鱼一产业”的发展要求,创建10个省级良种场,20个名特优苗种场。 积极推广新品种,扩大新品种养殖规模,2009年,推广罗非鱼养殖面积3万亩,力争实现产量3万吨。 水产业是武汉市的传统产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武汉为古云梦泽地带,江汉平原的中心,这里的湖泊之多,可称为“千湖之乡”。 鱼业资源丰富,根据《武汉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到2015年,全市水产养殖总面积将达169万亩,水产品总量为50万吨,《规划》,到2010年,水产品总量年递增3%左右,2010至2015年年递增约2%。 其中,名特水产品产量占总产比重从现在的5%增至15%。 新洲区农业基础较好,新洲是湖北水产大县,十分有利于发展淡水鱼业生产,保证了本项目的原料供应能力。 、辅助材料供应条件 主要原材料项目加工所需的原料鱼类(包括回鱼、罗非鱼、小龙虾等),公司将采用“公司+基地+养殖户”模式,实行定单采购。 由于香港高龙集团及国内所属分公司拥有多年从事水产品饲料的生产经验,拥有稳定的供应商渠道并且和这些供应商建立了比较密切的上下游客户关系,因此原料供应基本上是有保障的。 辅助材料项目所需的辅助材料,如内外包装所用到的包装物以及其它用品等,则由本公司自主从国内市场采购,且国内的供应完全可以满足本项目的需求。 本项目厂区供电电源来自新洲区供电局,临近区域10kV变电站供电容量充足,可满足项目建设和建成后的用电需要。 本项目水源由新洲区汪集自来水厂管网供给,供水能力可满足项目建成后的用水需要。 厂区内排水系统采取雨、污水分流制,并与汪集街排水管网相连,项目建设中的排水沟管可方便与之连接。 区域内电信服务商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其营业厅遍布全区,宽带信息网络已遍布全区,基本上达到网络数字化、传输光纤化、业务信息化,通讯条件极为便利。 第四章 市场预测基于农产品生产与加工流程,农业产业链可大致细分为产前、农资流通、产中、农产品流通、产后、消费品流通、零售七个环节,产业链构成如下:本公司所在环节位于农业产业链的中后端,该环节的特点为:现阶段农产品加工与流通环节的盈利能力明显强于产中与产前环节,产业化与行业集中度也相对更高。 同时,由于农产品流通与加工企业紧密联系最终消费市场,因此会最先感受到消费趋势的变化,并将这种变化依次传递至原料供应与生产环节,并进而影响更上游的农资生产。 流通与加工企业对最终消费市场的“先知先觉”使得他们更易获得发展良机,也更能充分分享产业利润。 现阶段由于本土消费市场尚未形成(或内销市场规模太小),农产品加工企业只能谋求国内优势农产品原料直接出口或以成本优势通过初加工产品形式出口。 农产品加工企业唯有通过加工品种/模式的选择、成本/效益的管理、客户规模的拓展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参与全球市场分工和竞争。 未来随着国内消费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原料采购集中度的提高,农产品企业出口定价权与外销市场盈利能力将稳步提高,出口风险将会逐步降低。 同时,原料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将有利于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一体化投资(即环节内企业加工业务向下游延伸至终端消费品领域)。 农产品加工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为国家农业部及其下属分支机构。 由农业部会同国家其它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战略,指导整个行业的协同有序发展。 行业内企业面向市场独立自主经营,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参与市场竞争。 本行业协会组织由农业部或民间自发成立,其中农业部下属行业协会五十四家。 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收集行业信息,进行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研究,为政府部门决策和制定产业政策提供参考;在政府授权下,在技术产品评测、行业标准制订等方面发挥作用;为会员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协助会员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根据农业部制定的《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及《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行业概况如下:“十五”期间(2000 年2005 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的年均增长近15%。 2005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 全国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7 万多家,从业人数近1800 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28%。 通过建立“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公司+村委会+农户”等多种利益联接机制,增加农民收入。 2005 年底,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80 多家,带动农户8726 万户,%,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比普通农户每户年平均增收1300 多元。 2005 年食品工业占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0%。 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比例达到30%以上,逐步由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 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总量最大、发展最快、对“三农”带动最大的支柱产业之一。 “十五”期间(2000年2005年),随着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农产品出口取得长足发展,出口规模不断扩大,从“十五”,增长70%,占当年全国出口总额(7620亿美元)%,占当年农业增加值(22718亿元人民币)%。 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的排名也不断上升,根据WTO 统计显示,2004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排在世界第5 位,%。 2005年,我国园艺、畜禽、%。 农产品出口品种迅速增加,由900多种发展到1300多种,许多小商品成为骨干出口品种。 农产品加工行业中的水产品加工行业在“十五”期间(2000 年2005 年)快速增长,水产品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05 年我国水产品出口额比“九五” 亿美元,%,%,连续四年居世界水产品出口贸易首位。 水产品出口规模的发展提高了我国渔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成为世界水产品来(进)料加工贸易的主要基地,在国际市场分工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根据我国“十一五”期间(2006年2010年)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目标,在结构调整和产业不断升级、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加工能耗显著降低的前提下,力争实现年均增长12%的发展速度,到2010 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7 万亿元,:1。 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符合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的双重特征,将带动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加工转化,提升农业附加值,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到2010 年底,农产品加工业具体目标为: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比例达到40%以上;60%左右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ISO、HACCP 体系认证;培育一大批年销售收入超过100 亿元和超过50 亿元的龙头企业;建设一大批高标准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扶持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农户来自产业化经营的收入明显增加。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此过程中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到2010 年底,农产品加工行业中的水产品加工业具体目标为: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000万吨、%;渔业总产值5700 亿元,%;增加值3200 亿元;出口加工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年加工量提高到1700 万吨、加工值2200 亿元;建设30 个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水产品出口量400 万吨、出口额120 亿美元。 水产品加工行业发展情况本公司水产品加工产品主要为回鱼、罗非鱼和小龙虾等淡水产品的(冻)鱼片,所属行业为水产品加工行业。 截止2007 年12 月31 日,我国水产品加工行业共有企业1,746 家(%),行业从业人员371,947 人(%), 亿元(%)。 其中,水产品冷冻加工行业共有企业1,246 个(%),行业从业人员305,387人(%), 亿元(%)。 水产品加工行业水产品冷冻加工行业(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6年度,我国水产品加工行业销售收入1, 亿元(%),%。 其中,水产品冷冻加工行业销售收入1, 亿元(%),%。 水产品加工行业水产品冷冻加工行业我国水产品加工品种绝大多数为国外日常消费的(冻)鱼片,如鳕鱼、真鳕鱼、鲽鱼等(冻)鱼片、鮰鱼片和罗非鱼片等。 产品主要销售地区为欧盟、美国及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或地区。 据海关统计,2004 年我国销往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等主销市场(冻)、占出口总数量的95%。 我国水产品加工品种绝大多数为国外日常消费的(冻)鱼片,如鳕鱼、真鳕鱼、鲽鱼等(冻)、鮰鱼片和罗非鱼片。 产品主要销售地区为欧盟、美国及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或地区。 据海关统计,2004 年我国销往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等主销市场(冻)、占出口总数量的95%。 市场容量预测现阶段,我国居民仍以采购鲜活初级水产品为主,水产品加工消费市场尚未形成,因此,我国水产品初加工的主要市场为出口市场,主要为欧盟、美国及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或地区。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从1992年至2001年的10年间,以出口口径计算的世界水产品贸易量从3,451万吨增加到4,949万吨,%。 数据显示国际化分工的趋势更加明确。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预测,2030年世界人均水产品的消费将从目前的16 千克。 世界水产品市场仍具有较为稳定的增长空间。 随着全球市场分工趋势的日益明确,我国连续四年居世界水产品出口贸易首位,国内水产品加工企业依托自身良好的成本控制水平分享市场成长带来的行业利润。 2002年以来,我国水海产品出口规模逐年递增,其中(冻)鱼片出口规模增速超过行业出口增速。 水海产品出口统计(冻)鱼片出口统计(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根据我国“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底,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将达到6000 万吨、%;渔业总产值5700亿元,%;增加值3200 亿元;出口加工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年加工量提高到1700万吨、加工值2200亿元;建设30个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水产品出口量400万吨、出口额120 亿美元。 上游行业影响上游行业为世界的渔业资源,现阶段世界渔业资源由两种模式提供,一种为野生渔业资源,另一种为水产养殖资源。 两种模式相辅相成,为世界各国提供日常消费所需的水产品。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称,2007年在野生鱼类捕捞量与2006年持平的情况下,世界人口和人均鱼类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导致了国际市场水产品供不应求。 商业水产养殖将有可能弥补部分市场空缺,但不能够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