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内容摘要:

注:土地开发整理分 区一般按类型区统计,大型基础设施也可按项目统计 附 录 B (标准的附录)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图例 土地资源网 最新土地工程招标信息、把握土地行业脉搏 、 海量规划设计方案文档下载 —— 尽在土地资源网 B1 土地潜力 ,分析图图例 土地资源网 最新土地工程招标信息、把握土地行业脉搏 、 海量规划设计方案文档下载 —— 尽在土地资源网 B2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图图例 《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 》 条文说明 目 录 1 范围 土地资源网 最新土地工程招标信息、把握土地行业脉搏 、 海量规划设计方案文档下载 —— 尽在土地资源网 2 引用标准 3 基本规定 4 准备工作 5 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析 6 土地开发整理区的划定 7 土地开发整理的内容和要求 8 规划方案拟定与可行性分析 9 实施规划措施 10 规划成果 11 规划评审与修改 1 范围 本条明确了本标准涵盖的范围,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均适用于本标准。 本条规定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内容、编制程序、规划成果要求及成果的评审。 本条还明确了本标准主要适用于县级行政单位(县、区、县级市、旗)对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的开发整理规划的编制。 目前尚未出台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级和乡级行政单位的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 一般 而言,地、市级和乡级行政单位以及跨县、乡的流域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可参照本标准编制。 2 引用标准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编制中可能涉及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土地分类、城市用地分类和城市规划等项内容及相关标准。 限于篇幅,本标准只列出了相关标准的名称。 在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涉及到引用标准内容是,应遵守。 3 基本规定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主要内容 这里概括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中的主要程序内容 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析 a)农用地潜力,主要是指地 块破碎,不便于机械化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存在明显障碍因素,致使产出量低下。 重点在耕地潜力分析。 b)建设用地潜力,主要是指地块破碎,基础设施不完善,利用不集约,使用率低。 当前建设用地潜力分析的重点在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 c)废弃地潜力,主要是指曾经利用现在放弃利用的土地的潜力。 d)未利用地潜力,主要是指荒山、荒地、荒水、滩涂等尚未利用过土地的潜力。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可将潜力分成 2~3 个级别。 确定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目标和任务 在土地利用潜力分析基础上,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以及土地资源的需求状况,确定规划期间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和任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划出各类土地开发整理区,并进一步确定重点土地开发整理区。 该条的含义:一是指土地利用潜力的类型、潜力大小和分布状况,将类型相对一致,潜力较集中的区域划分出若干个土地开发整理区;二是所划定的土地开发整理区的土地规划用途应与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规定的用途一致;三是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重点(优先)开发整理区。 土地开发整理分 区是规划的重点和核心。 拟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实施措施包括行政措施、紧急措施和法律措施。 土地资源网 最新土地工程招标信息、把握土地行业脉搏 、 海量规划设计方案文档下载 —— 尽在土地资源网 基本原则 这是指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a)有利于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该条指明了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根本目的。 b)土地用途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定。 该条是指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原则,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所确定的土地用途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的用途。 c)综合考虑土地开发整理的社会效益、经济效 益和生态效益,坚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时,特别是安排土地开发时,一定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三个效益并重,要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改善生态环境,做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d)因地制宜,切实可行。 土地资源的潜力是无限的,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不可贪大求洋。 e)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相结合。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编制是政府行为。 在编制中,要充分听取各部门的意见,充分听取当地农民和居民的意见。 没有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土地开 发整理规划难以实施。 f)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期限应与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限相一致(一般为 10~15年),在规划期限内,可根据需要做出分期土地开发整理的安排。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规划期限应一致。 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期限内,可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对开发整理做出分期安排,如每 3年或5 年的安排,以便于操作。 g)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应与相关的部门规划相协调。 土地开发整理涉及到农业、交通、水利、林业、城镇等多个方面,在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时,应认 真了解相关规划,如不能一致时,应充分听取有关部门的意见,并做好协调工作,否则,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难以实施。 4 准备工作 组织与技术准备 县级人民政府规划领导小组,系指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领导小组。 因为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的组成部分,并受其控制和制约。 制定工作计划。 有时又称工作方案。 这是编制专项规划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其中包括指导思想、工作内容、人员配备、工作经费等。 指导思想系指现阶段的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编制 开发整理专项规划,通过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是土地匆粗放经营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工作内容一般包括规划的目的、任务、范围、期限和工作步骤等。 人员配备。 土地开发整理本质是属于经济科学,但又不同于一般经济体系,而是一门融社会性、技术性和法律性为一体的工程经济科学或称为边缘科学。 故在编制专项规划人员配备上应由多学科组成,市、县国土局(国土房屋局)土地开发站 或开发整理中心的技术人员及技术支持单位有关专家、顾问共同完成。 工作经费。 一般应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一安排专项经费。 开发整理规划编制在后的可单独安排。 制定技术方案。 土地资源网 最新土地工程招标信息、把握土地行业脉搏 、 海量规划设计方案文档下载 —— 尽在土地资源网 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主要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明确指出 “各地要大力总结和推广土地整理的经验,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搞好土地建设,提高土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 ”还有新修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也对土地整理作了相应的规定。 规划内容和方法。 我国目前的土地开发整理可分为农地整理和非农地整理。 归纳为以下几类,不同的类型规划内容也各不相同。 实行 “三个集中 ”的土地开发整理。 即通过迁村并点,逐步使农民住宅向中心村和小集镇集中;通过搬迁改造,使乡镇企业逐步向工业园区集中;通过归并零散地块,使农田逐步向规模经营集中。 综合整治的土地开发整理。 结合农田基本建设, 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 山区土地开发整理。 以小流域统一规划,综合整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 村庄土地开发整理。 结合农民住宅建设,迁村并点,退宅还耕,通过实施村镇规划增加耕地面积。 闲置土地开发整理。 通过挖掘城市存量潜力,解决城市建设用地,实施盘整闲置土地开发整理。 矿区土地开发整理。 通过对工矿生产、建设形成的废弃土地,进行复垦整治,增加农用地或建设用地,改善生态环境。 灾区土地开发整理。 结合灾后重建对水毁农田整理,兴修水利和移民建镇,对移民后旧宅基退宅还耕整理。 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方法应遵循以下四点: ① 自上而下,上下结合。 按照上一级和本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的要求,逐级完成指标分解、落实,同时做到上下协调一致。 ② 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服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专项规划是总体规划的一部分,一般是总体规划再先,专项规划在后,所以编制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必须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 ③ 因地制宜。 土地开发整理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不同的地区由于自然、经济条件不一样,开发整理的重点、内容和方法也不相同。 比如丘陵山区、平 原低洼地、盐碱土地区、机耕地区、灌溉地区、旱作地区等开发整理的方法亦不尽相同。 ④ 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生态效益是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要科学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其必要条件是建立土地开发整理的方法体系。 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指规划编制程序、技术方法与手段。 成果要求。 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图件和规划附件。 资料收集整理 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资料 县、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重要依据。 上级下达的土地开发整理分解指标和要求,是县乡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需要落实的主要任务。 各有关部门涉及土地开发整理专项的规划资料,具有参考价值。 县、乡(镇)土地利用现状资料是编制开发整理规划的基础资料。 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调查资料为编制专项规划提供资源保证。 土地评价资料为土地开发整理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资源网 最新土地工程招标信息、把握土地行业脉搏 、 海量规划设计方案文档下载 —— 尽在土地资源网 基础资料。 着重收集开发整理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资料。 5 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析 待开发整理土地资源的清查与适宜性评价。 摸清土地开发整理土地资 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和分布,为顺利地编制专项规划创造了有利条件。 土地开发整理潜力。 我国目前的土地开发整理潜力,按性质可分为农地整理和非农地整理,按项目分包括农地整理潜力、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废弃地复垦潜力和未利用地的开发潜力。 由于我国后备土地资源匮乏,且难度又大,应把重点放在已利用的土地资源潜力上。 农用地整理潜力。 从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和土地的潜力来看,土地开发整理主要依靠农地整理。 一是通过平坟、填沟、整理零星宅基地和废弃闲散地等增加耕地面积;二是通过完善田间道路、林网配 套、沟渠改造(改暗渠、喷灌等)增加耕地面积;三是改造中低产农田、园地、林地、草地、和水面,建成现代化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建设用地整理潜力。 如通过规划期内采取下达 “圈地令 ”,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