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机械专业毕业设计-钢筋弯曲机设计内容摘要:

x 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2 5 V带传动的传动设计 V带的设计计算 caP 由设计手册 [14]查得工作情况系数 ,AK 故 kWPKP mAca  V带带型 根据 caP , nm=1440r/min,由设计手册选用 A型。 ( 1)初选小带轮的基准直径 dd1=90mm。 ( 2)验算带速 v smsmndv d /   因为 smvsm /30/5  ,故带速合适。 ( 3)计算大带轮基准直径 dd1 mmmmdid dd 360904102  根据设计手册标准,将大带轮直径圆整为 dd2=355mm V带的中心距和基准长度 ( 1) 初选中心距 由机械设计教材 [15]查得, (dd1+dd2)≤a≤2(dd1+dd2) 公式( 51) 由公式 51计算得, ≤a≤890mm, 初定中心距 mma 5000 。 ( 2)计算带所需的基准长度 xxxx 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3       mmmmaddddaL ddddd1 7 3 4]5004903553559025002[42220122100 由设计手册标准选带的基准长度 mmLd 1800。 ( 3)计算实际中心距 a mmmmLLaa dd 533)2 17341800500(2 00  mmmmLaa d 5 0 6)1 8 0 00 1 3 3(0 1 i n  mmmmLaa d 587)( a x  所以中心距变动范围为, 506mm— 587mm 1      90157533 0121  add dd z ( 1)计算单根 V带的额定功率 由 mmdd 901  和 min/1440m rn  ,由设计手册查得 kWP  根据 min/1440 rnm  , i=4和 A带型,查设计手册得 kWP  由设计手册查得 K , lK ,于是     kWKWKKPPP Lr   ( 2)计算 V带的根数 z。  rcaPPz 取 4根。 V带的初拉力的最小值 F0 由设计手册得 A型带的单位长度质量 q=。 所以 xxxx 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4   NNqvzvK PKF ca] [)(22m in0  所以应使带的实际初拉力 F0>( F0) min Fp     NNFzF op i i n2 1m i n0m i n   所以应使压轴力 Fp>( Fp) min ( 1) V带轮的材料采用铸铁,牌号为 HT200 ( 2)加工要求:轮槽工作面粗糙度为 ( 3)结构要求: 基准宽度 mmbd  ,基准线上槽深 mmha  ,基准 线下槽深 mmhf  ,槽间距 mme 。 大带轮根据结构需要采用轮辐式,如图 5— 1,具体尺寸详见图纸。 小带轮采用实心式,如图 5— 2所示。 xxxx 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5 图 5— 1大带轮 图 5— 2小带轮 xxxx 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6 6 圆柱齿轮设计 设计寿命为 15年,假设每年工作 300天,每天工作 8小时 第一级齿轮传动设计 选定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 ( 1)弯曲机为一般工作机器,速度不高,故选用 8级精度。 ( 2) 材料选择。 选择小齿轮 材料为 40Cr(调质),硬度为 280HBS,大齿轮材料为 45钢(调质),硬度为 240HBS,二者材料硬度相差为 40HBS。 ( 3)选用小齿轮齿数 z1=20,大齿轮齿数 z2= 80204 。 由设计计算公式进行试算,即 d1t=  3 21 )(HEdt ZuuTK   公式 ( 61) ( 1)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 试 选载荷系数 Kt=。 由设计手册选取齿宽系数 Φd=1,材料弹性影响系数ZE=189。 ;按齿面硬度查得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 ζHlim 1=600MPa,大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 ζHlim 2=550MPa。 ( 2)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N1=60n1jLh=603601830015=108 N2=108/4=108 ( 3)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由设计手册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 KHN1=, KHN2=;取失效概率为 1%,安全系数S=1,得   MP aSK HNH     MP aSK HNH   xxxx 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7 ( 1)计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d1t,代入 [ζH]中较小的值 d1t≥ 323  ( 2)计算圆周速度 v v= smnd t /100060 11    ( 3)计算齿宽 b b=Φdd 1t=1= ( 4)计算齿宽与齿高比 模数 mt= mmzd t  齿高 h=== hb ( 5)计算载荷系数 根据 v=, 8级精度,并由设计手册查得,动载系数 Kv=;直齿轮, KHα=KFα=1;使用系数 KA=;用插值法查得 8级精度、小齿轮相对支承非对称布置时, KHΒ=;由 hb , KHΒ= KFΒ=; 故载荷系数 K=KAKVKHαKHΒ=1= 按实际的载荷系数校正所得的分度圆直径,由公式 得 d1= mmKKd tt 331  ( 6)计算模数 m mmzdm  xxxx 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8 设计公式为  3 211 )(2FSaFadYYzKTm  公式( 62) ( 1)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 由设计手册查得,小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 ζFE1=500MPa;大齿轮的弯曲强度极限ζFE2=380MPa;弯曲疲劳寿命系数 KFN1=, KFN2=; ( 2)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 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 S=,得   MP aMP aSK FEFNF     MP aMP aSK FEFNF   ( 3)计算载荷系数 K K=KAKVKFαKFβ=1= ( 4)齿形系数 由设计手册查得 YFa1=; YFa2=。 ( 5)应力校正系数 设计手册查得 YSa1=; YSa2=。 ( 6)计算大、小齿轮的  FSaFaYY 并加以比较   01 11 F SaFa YY    22 F SaFa YY  大齿轮的数值较大。 由公式 62得, mmmmm 2 3   xxxx 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9 对比计算结果,由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 m大于由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由于齿轮模数 m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弯曲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力,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力,仅与齿轮直径(即模数与齿数的乘积)有关,可取由弯曲强度算得的模数 m=,按接触强度算得的分度圆直径 d1=,得出 小齿轮齿数 z1= md 大齿轮齿数 z2=284=112 这样设计出的齿轮传动,既满足了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又满足了齿根弯曲疲劳强度,并做到结构紧凑,避免浪费。 ( 1)计算分度圆直径 d1=z1m=283mm=84mm d2=z2m=1123mm=336mm ( 2)计算中心距 a= mmdd 2102 336842 21  ( 3)计算齿宽 b=Φdd1=184mm=84mm 取 B2=85mm,B1=90mm。 齿轮的结构 齿轮 Ⅰ ,如图 61;齿轮 2,如图 62。 xxxx 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0 图 61齿轮 Ⅰ 图 62齿轮 Ⅱ 第二级齿轮传动设计 选定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 ( 1)弯曲机为一般工作机器,速度不高,故选用 8级精度。 ( 2)材料选择。 选择小齿轮材料为 40Cr(调质),硬度为 280HBS,大齿轮材料为 45钢(调质),硬度为 240HBS,二者材料硬度相差为 40HBS。 ( 3)选用小齿轮齿数 z1=25,大齿轮齿数 z2= 75253 。 xxxx 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1 ( 1)确定公式内的 各 计算数值 试选载荷系数 Kt=。 由设计手册查得,齿宽系数 Φd=1,材料弹性影响系数 ZE=189。 ;按齿面硬度查得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 ζHlim 1=600MPa;大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ζHlim 2=550MPa。 ( 2)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N1=108/4=108 N2=108/3=107 ( 3)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由设计手册查接触疲劳寿命系数 KHN1=。 KHN2=,取失效 概率为 1%,安全系数S=1,得   MP aSK HNH     MP aSK HNH   ( 1)计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d1t,在公式 61代入 [ζH]中较小的值 d1t≥ 323  ( 2)计算圆周速度 v v= smnd t / 21    ( 3)计算齿宽 b b=Φdd 1t=1= ( 4)计算齿宽与齿高比 hb 模数 mt= mmzd t  齿高 xxxx 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2 h=== hb ( 5)计算载荷系数。 根据 v=, 8 级精度,并有由设计手册查得,动载系数 Kv=;直齿轮,KHα=KFα=1;使用系数 KA=;用插值法查得 8级精度、小齿轮相对支承非对称布置时,KHΒ=;由 hb , KHΒ=,查得 KFΒ=。 故载荷系数 K=KAKVKHαKHΒ=1= 按实际的载荷系数校正所得的分度圆直径,由公式得, d1= mmKKd tt 331  ( 6)计算模数 m mmzdm  ( 1)确定公式 62内的各计算数值 由设计手册查得小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 ζFE1=500MPa;大齿轮的弯曲强度极限ζFE2=380MPa;弯曲疲劳寿命系数 KFN1=, KFN2=; ( 2)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 取弯曲疲劳 安全系数 S=,得   MP aMP aSK FEFNF     MP aMP aSK FEFNF   ( 3)计算载荷系数 K K=KAKVKFαKFβ=1= ( 4)齿形系数 由设计手册查得 YFa1=; YFa2=。 ( 5)应力校正系数 xxxx 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3 由表 105查得 YSa1=。 YSa2=。 ( 6)计算大、小齿轮的  FSaFaYY 并加以比较   01 11 F SaFa YY    22 F SaFa YY  大齿轮的数值较大。 将以上数据代入公式 62得 mmmmm 2 3   对比计算结果,由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 m大于由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由于齿轮模数 m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弯曲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