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黄河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大红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数(t/km2.a) 最大 最小 多年平均 径流量 年份 径流量 年份 1964 1969 6500 注:洪水指一次洪峰≥ 2倍多年平均流量的径流过程。 黄河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 大红沟流域综合治 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3 4 水文泥沙分析计算 1) 水文分析 不同设计频率洪量模数 和 不同频率洪峰模数 根椐 《宁夏暴雨洪水图集》 ,由于大红沟流域和西川沟流域为清水河上游两条相邻的支流 ,同处 于原州区寨科乡境内 ,因此 ,大红沟流域水文分析计算参考《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宁夏西川沟流域沟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分析计算,其 结果见表 2— 7。 表 2— 7 大沟 流域不同设计频率洪峰 、洪量 模数表 洪水频率 P( %) 1 2 5 10 20 洪峰模数 (m3/) 洪量模数 (104m3/km2) 2) 年均输沙量 ( 1)输沙模数 Msb=( 1+β) Ms 式中: Msb— 输沙模数, t/km2a ; Ms — 年均悬移质输沙模数, t/km2a ,红 年均悬移质输沙模 , 由《 宁夏 水文手册》查得 为 6000t/km2; β — 推移质比例系数,一般取 ~ ,取β =。 由上式计算流域年输沙模数 6500 t/km2a。 ( 2)年均输沙量 年均输沙量采用下式计算: W=MsbF 式中: W— 年均输沙量, t; F— 流域水土流失 面积, km2; 其它符号意义同前。 通过计算 流域 多年平均输沙量 万 t。 水资源及满足程度 流域内水资源由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两部分组成,由于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主要补给来源均为大气降水,因而水资源总量随降水变化而变化,根据多年实测资料表明,项目区年平均降水总量 6762 万立米, 其中 90%用于植物吸收和土壤蒸散之中的水量为综合评价 14 万 m3,实际水资源量为 万 m3,其中地表径流量为 万 m3,地下水为资源 万 m3。 流域水资源主要特 点为:一是水资源贫乏,流域人均占有地表径流量为 ,耕地每公顷平均占有地表水资源量为 m3,远低于全国和黄河流域水平;二是利用难度大,在年产水量中,汛期( 69月)洪水总量为 267 万 m3,占地表径流量的 %,由于没有有效的拦蓄工程,致使大量的洪水资源经河道排放出境,未能有效利用。 项目区地下水靠其地表入渗补给,且互相补充,地下水主要含水层底板埋深在150200 米以下不等,利用难度大。 项目区现有总人口 12369 人,有大牲畜 4187 头,小家畜 13955 只,根据预测,到项目期末,总 人口为 13026 人,大家畜 5878 头,小家畜 29390 只,作为今后农业发展预测,可灌溉农田根据当地经济发展规划考虑为 万亩,林、草灌溉面积达到 万亩。 参考《宁夏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资料,立足本地区缺水的实际情况,项目区各行业用水定额的确定原则为: 1) 农业灌溉用水 :扣除作物生长期的有效降雨按 60 立米 /亩考虑。 2) 工业及乡镇企业用水定额按照规划期末工业生产发展及技术进步对水资源消耗的影响确定。 3) 城镇居民和农村人、畜用水,考虑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用水量有所增加考虑,具体指标见下表 28 表 2- 8 项目区各行业需水定额表 水平年 农田灌溉 立米 /亩 工业用水 立米 /万元 城镇居民 用水 升/人日 农村人、畜 人 升/人日 羊 升/只日 大家畜 升/头日 猪 升/只日 现状 60 422 100 30 8 30 10 2020 年 60 252 130 30 10 30 20 根据国民经济各行业发展指标及需水定额分析,到 2020 年 流域需水量 万m3,占水资源总量 %。 其中农业人口需水量 万 m3,大家畜需水量 万m3,羊需水量 万 m3,其它各业用水量 万 m3,由于人口一般居住在山坡的中上部,目前利用的主要形式为水窖,且户均只有一眼,除集流场拦蓄一部分径流外,黄河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 大红沟流域综合治 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5 主要靠人挑、牲畜拉运将库坝或泉水贮存于水窖中,以供生活之用,不能满足生活用水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 但是,随着东部人饮工程和一些扶贫开发工程的实施,区域内人畜饮水困难可基本得到解决。 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状况 流域涉及原州区寨科、炭山、三营、黑城等四个乡 (镇 )的北淌、新淌、东淌、大台、湾掌、红沟、炭山、丘陵、石珠湾、海淌、唐湾、六窑等 11 个行政村及石岘 子林场、云雾山草原管理站的一部分。 涉及农户 2791 户,人口 12369 人,劳力 6961 个。 人口密度为 77 人/km2, 人口主要分布在坡面上部、沟道两岸台地上。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及固原市原州区统计资料分析及当地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 13‟ 递增。 流域社会经济现状见表 2— 9。 表 2— 9 土地、人口、劳力现状表 名称 流域 合计 唐家湾小流域 刘家台小流域 石炭沟小流域 上大台子小流域 顾家台小流域 面积 (hm2) 总 2788 2879 4137 2382 3914 16100 流失 2592 2763 3936 2190 3637 15118 户数 (户 ) 261 565 829 395 741 2791 人口 (人 ) 总 1098 2428 3731 1778 3334 12369 农村 1098 2428 3731 1778 3334 12369 劳力 (个 ) 648 1400 2073 988 1852 6961 人口密度 (人 /km2) 39 84 90 75 85 77 人均土地 (hm2/人 ) 人均耕地 土地利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土地利用状况 大红沟流域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土地 , 为流域发展农牧业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 截止 2020 年底,流域土地利用状况: 农 耕 地 ,其中 : 坡耕地, 水平梯 田 ; 乔木林 ,灌木林 ,经济林,人工 草地 ; 封育草 ; 荒地 ; 未利用 地 ;综合评价 16 其它用地。 土地利用比例:农耕地 %、林地 %、牧草地 %、荒地 %、未利用地 %、其它用地 %。 流域土地利用特点:农业用地比重大,林地和草地面积较小,荒山面积较大。 土地利用潜力 1) 土地自然生产潜力。 原州区东部山区坡耕地 粮食单产在 750kg/ hm2左右,而水平梯田的 粮食单产在 2250kg/ hm2左右, 是坡耕地 的 3倍。 所以, 通过 坡耕地改 造增加 基本口粮田 , 是 坚持以人为本 和 解决民生问题 关键。 2) 土地后备资源潜力。 流域坡耕 面积 ,荒地 , 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 %和 %。 因此, 土地后备资源潜力 大。 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林、牧用地不协调 农业用地面积较大,林草地面积较小 , 占总土地 面积 %的耕地中高标准基本农田比例少,人均基本农田仅。 随着 人口持续增长、畜牧业与基本农田、草地发展缓慢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主要表现在农林牧用地比例失调( 1: : ),产业结构内部土地利用方式落后,土地利用率低( %),林草覆盖率低( %) ,导致了流域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生产率低,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2)天然牧草地退化 大红沟流域位于半农半牧区,畜牧业发展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长期掠夺式经营天然草场退化严重,仅有的 ,远不能满足流域畜牧业发展需要,农民想养羊而无草可喂,多年来形成的放养习惯还没有改变。 因此,草地建设是畜牧业发展的关键,也是流域生态环境建设重要环节。 3)土壤瘠薄,农业生产低而不稳 一是由于 水土流失面积 造成土壤 流失养分流失 ;二是由于 农田不合理施肥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不断减少,使土地质量显著下降。 三是 旱灾频繁。 以上情况 造成流域内 生态环境脆弱,致使农业生产稳定性差,严重制约经济发展。 4) 土地管理的法制、机制和体制不健全,土地资源和资产管理不到位,土地利用不充分。 经济状况 农业生产状况 2020 年底,流域农村各业总产值 万元,其中种植业 万元,林业 万元,牧业 万元,副业 万元。 农村各业产值占总产值比例黄河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 大红沟流域综合治 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7 依次为 %、 %、 %、 %。 粮食总产 万 kg,人均产粮 430kg。 农村人均纯收入 元。 见表 2— 10。 表 2— 10 大红沟流域 农村产业结构与产值现状表 流域 名称 农业 林业 牧业 副业 合计 农业 林业 牧业 副业 合计 唐家湾小流域 刘家台小流域 石碳沟小流域 上大台子小流域 顾家台小流域 合 计 流域 农村经济种植业 占主导地位 , 沿袭 “ 广种薄收 ” 的生产方式, 集约化程度不高,生产水平较低, 自我发展和 抵御 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 农业生产主要以粮食为主,油料次之,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播种比为 7: 3。 粮食作物主要 种植 糜谷、玉米、小麦、豆类、荞麦等,油料作物主要有 胡麻 、向日葵等,经济作物较少。 牧业 以养牛、养羊为主,除为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外,畜产品进入市场, 成为当地群众主要经济来源。 2020 年底,存栏大家畜 4187 头,羊只 8373 只。 副业 主要是小型运输、加工业及劳务输出等。 农产品的市场供需 农业在 流域 经济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自 实行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以来,农户是农业的生产和经营的基本单位,农户 是 市场主体。 尽管 流域各级政府 致力于建立统一的农产品市场的流通体制改革,但农产品的市场体系建设、信息网络建设以及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滞后,市场的一体化程度还很低,统一、有序的农产品流通大市场还 未形成,市场的合理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薄弱,农产品总量平衡、季节平衡、区域平衡 、年际平衡的能力较低,稳定市场价格的功能还远远没有充分发挥,这也正是目前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最大弊端。 流域粮食基本能满足自给,只有少部分参与市场流通,农产品的市场流通主要是经济作物如豆类、 油菜籽 、马铃薯等,畜牧业在流域农产品市场供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畜产品加工业具有一定的基础,并具有民族优势,除能满足流域自给外还有一定综合评价 18 的外销能力,从市场需求及加工能力看,流域畜牧业发展具有一定潜力。 但由于畜牧业规模小,家庭经营中的“小而散”、“小而全”与市场需求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不相适应。 由于缺乏资金投 入,生产规模小,效益差,许多先进科学技术得不到应用,无论从畜产品产量和质量上,都很难满足市场需求。 农业经济结构和存在的问题 1)农业经济结构特点 ( 1)种植业以旱作农业为主 流域位于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区,降雨年际变化大, 1957~ 1979 年资料统计, 23年内春旱发生 15 次,夏旱 13次,一年中降水主要集中在 6 月下旬至 9月中旬, 6~ 9月的降水量占到全年总降水量的 %,年平均蒸发量 1800mm,是平均年降雨量的 倍,对作物的生长影响较大,而流域水资源极为贫乏,年内和年际之间分布相差悬殊,极不稳定, 每年每 km2年均仅产水 万 m3,加之流域水资源利用工程少,有限的水资料利用率较低,这就形成了流域种植业生产以旱作为主的特点。 ( 2)农业生产潜力较大 流域农业生产虽然低而不稳,但潜力尚大,据 1980 年自然资源调查,从光、热、水、肥四个因素分析,年总辐射 128 千卡 /, 日照率 57%,日照时数 2595h,光能利用率仅 %,因此,光能不是限制流域生产和产量的因素。 热量虽还不够丰富,积温偏低,但在目前生产水平条件下,达到较高的生产水平是完全可能的。 水份潜力据估计,平均降水年基本农田每 hm2产 2250kg,最低降水年 1500kg,最高降水年可达 3000kg。 肥力对产量影响极为明显,也是目前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因素,在上等肥力条件下每 hm2产春小麦 3500kg,用水效率达 ,中等肥力条件下每 hm2产春小麦 2250kg,用水效率达 ,低等肥力条件下每 hm2产春小麦 1500kg,用水效率达。 从现状生产看,农作物的生产潜力尚大。 ( 3)林业生产薄弱 根据流域自然资源、土地、社会经济等限制因素,流域林木主要是生态林,能提供林木产品发展农村经济的数量较少。 ( 4)牧业 生产受到一定限制 由于流域位于农牧交错区,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产业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