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4)内容摘要:
帝管理 军务。 三方 互不相属 , 互相牵制。 ★热点链接 太尉是秦朝的最高军事长官,负责全国军事事务。 但是,现存的古籍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曾任命谁任过此职,故可以推断秦始皇统治时期是自掌军权。 秦朝中央政府中实际存在的是“二公”。 九卿:三公之下,秦代中央政府还有 很多重要官职 ,合称 九卿。 他们分管着国家和皇家 的各种事务。 ★要点点拨 在秦代“国家”和“皇家”是密切 结合在一起的。 ( 2)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 教师提问 】 根据教材 P10 第 1 自然段和学思之窗概括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 学生同答 】【 教师总结 】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职、权、位相互配合,彼此牵制; 第三、臣议君决,减少失误。 第四、充分体现出 “ 家天下 ” 的特点; 【 教师讲述 】 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 、 互相牵制 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 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要点点拨 秦始皇所创建的这套中央官僚机构,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 最高官职,如“三公”等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 这一体制,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8 分钟) 【 教师提问 】阅读 PPT 上一则材料和图片回答该问题:面对如此广阔的疆土,假如你是秦始皇,你会同意上述谁的观 点呢。 为什么。 由此引入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 郡县制的起源 郡县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以来逐步形成的地方行政制度。 春秋时期初设的郡县,大多设立在新吞并地区或各国边境线上,并由国君直辖。 战国时代,首先由三晋建立起以郡统县之制,且设立郡县的区域也由边境扩展到腹地。 秦国在兼灭六国的战争中,在一些新攻占的地区已设郡县管理。 秦统一后,经过两次廷辩,秦始皇确定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秦朝在全国始设 36 郡,后增至 40 余郡,郡下设县。 郡县制的概况 秦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共分 郡 、 县 两级,与此相适应,也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 郡是中央政府以下的一级统治机构 ,郡设郡守、郡丞和郡尉; 每郡下设若干县 ,县置县令(人口较少的县设置县长)、县丞和县尉。 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 ,乡有乡吏,里有里典。 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以直达百姓。 郡县制的影响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对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 四,巩固统一的措施 主要有:颁布秦律:秦统一后,对商鞅变法以来的法律进行修订、补充,作为统一法律颁发全国。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战国时因诸 侯割据,各国度量衡差异较大。 秦统一后,以商鞅变法时的度量衡为标准,全国划一。 颁布诏书,铭刻在官府制作的度量衡器上作为全国标准使用器具。 战国时的货币繁杂多样,秦统一后废除六国旧货币,以圆形方孔钱 “秦半两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4)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