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密度内容摘要:
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C.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 D.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B 第 2节 密度 [解析 ]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 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一定质量的物质,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密度相应改变。 第 2节 密度 [规律总结 ] ① 物质的密度与该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运动状态无关,但受温度、状态的影响。 ② 公式 ρ =mV说明物体的密度 ρ 可由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来计算 ,但不能用数学的眼光看物理公式,误认为 ρ 与 m 成正比 ,ρ 与 V 成反比。 第 2节 密度 类型三 密度的计算 例 3 腐乳以其口感细腻、味道纯正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 爱。 现测得一块腐乳质量如图 6 - 2 - 3 所示 , 体积约为 10 c m3,则其密度为 _ __ __ __ _ __ __ k g/ m3。 若吃掉一办 , 剩余部分密度将 _ __ __ __ _ ( 选填 “ 变大 ”“ 变小 ” 或 “ 不变 ”)。 图 6- 2- 3 1. 2 10 3 不变 第 2节 密度 [ 解析 ] ( 1 ) 腐乳的密度: ρ =mV=12 g10 c m3 = 1 .2 g / cm3= 1. 2 103 kg / m3。第2节密度
相关推荐
2 富的地方工作经验, 为他以后的变法改革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调到中央任职后,他把自己的一系列改革意见写成长达万言的 《言事书》 ,进献给仁宗皇帝,要求变法改革,但未被仁宗采纳。 直到 1068年,年轻的宋神宗即位,才起用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为人刚正,意志坚强,以 “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冲破重重阻力,人称 “拗相公”。 在变法过程中
帝管理 军务。 三方 互不相属 , 互相牵制。 ★热点链接 太尉是秦朝的最高军事长官,负责全国军事事务。 但是,现存的古籍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曾任命谁任过此职,故可以推断秦始皇统治时期是自掌军权。 秦朝中央政府中实际存在的是“二公”。 九卿:三公之下,秦代中央政府还有 很多重要官职 ,合称 九卿。 他们分管着国家和皇家 的各种事务。 ★要点点拨 在秦代“国家”和“皇家”是密切 结合在一起的。 (
认 为地方行政是 “ 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 ”。 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 ( )。 A.地方行政机构设置 B.人才选拔权由谁掌握 C.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 D.宰相权力的大小 解析 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宋代,地方无权,虽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但是导致了积贫积弱,这是它最大的缺点。 汉唐地方均为郡 (州 )县两级制,排除 A项;人才选举权至隋朝科举制已收归中央,唐宋无法比较,排除 B 项。
(1)3 3 3 63。 (2) 6 463 )12527( nm. 解: (1)3 3 3 63 =3321 3 3 1 3 6 1 =3 6131211 =32=9; (2) 6 463 )12527( nm=( 6463 )12527( nm =( 646333 )53( nm =646643643643)()5()()3(nm =42259nm = 42259 nm . 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