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常见天气系统内容摘要: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地理 第三讲 常见天气系统 [ 例 2] (2020 江苏高考 ) 图 1 是 2020 年 5 月 15 日 14 : 00 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 ( 单位: hPa) 分布图,图 2 是 ① 、 ② 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 读图回答 (1) ~(2) 题。 ( 双选 ) 图 1 主干知识 学案设计 高频考点 层级通关 高分瓶颈 专项提升 知能训练 落实体验 课堂对点练习 课时跟踪检测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地理 第三讲 常见天气系统 ( 1) 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 的描述,可信的有 ( ) A .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 B .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 C .丙地晴朗,受反气旋影响 D .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 主干知识 学案设计 高频考点 层级通关 高分瓶颈 专项提升 知能训练 落实体验 课堂对点练习 课时跟踪检测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地理 第三讲 常见天气系统 ( 2 ) 图 2 所示 ① 、 ② 气候类型与图 1 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有 ( ) A . ① -甲 B . ① -丙 C . ② -乙 D . ② -丁 主干知识 学案设计 高频考点 层级通关 高分瓶颈 专项提升 知能训练 落实体验 课堂对点练习 课时跟踪检测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地理 第三讲 常见天气系统 [ 思维流程 ]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思考方向 第 (1) 题,要想明确四地的天气状况及成因,必须读懂四地在等压线图中的位置。 第 (2) 题,要想知道图 2 所示 ① 、 ②代表的气候类型与图 1 中哪两地相符,就必须判断出 ① 、 ②代表的气候类型和甲、乙、丙、丁四地的气候类型。 主干知识 学案设计 高频考点 层级通关 高分瓶颈 专项提升 知能训练 落实体验 课堂对点练习 课时跟踪检测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地理 第三讲 常见天气系统 第二步:审材料,获取关键信息 主干知识 学案设计 高频考点 层级通关 高分瓶颈 专项提升 知能训练 落实体验 课堂对点练习 课时跟踪检测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地理 第三讲 常见天气系统 [ 答案 ] ( 1) A C ( 2) A D 主干知识 学案设计 高频考点 层级通关 高分瓶颈 专项提升 知能训练 落实体验 课堂对点练习 课时跟踪检测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地理 第三讲 常见天气系统 读图析图能力 ( 六 ) —— 等压线图的判读 等温线图是描述某地区气温分布状况的地图,因气温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密切相关性,成为高考综合考查中的重要图类之一,判读的重点是等温线的分布及变化趋势。 超链接 主干知识 学案设计 高频考点 层级通关 高分瓶颈 专项提升 知能训练 落实体验 课堂对点练习 课时跟踪检测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地理 第三讲 常见天气系统 [ 熟知典型图示 ] 图 1 某城市气温时空分布图 图 2 某地区年均温分布图 主干知识 学案设计 高频考点 层级通关 高分瓶颈 专项提升 知能训练 落实体验 课堂对点练习 课时跟踪检测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地理 第三讲 常见天气系统 图 3 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图 主干知识 学案设计 高频考点 层级通关 高分瓶颈 专项提升 知能训练 落实体验 课堂对点练习 课时跟踪检测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地理 第三讲 常见天气系统 [ 掌握判读技巧 ] 等温线图是等值线图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具有等值线的一般特征,但也有其特殊的地方。 1 . 等温线数值的判读 (1) 弯曲状况:主要看等温线弯曲的方向,若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其中间区域数值低;反之,数值高 ( 如图 1) 中 A 地等温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弯曲,气温值高于 13 ℃ )。 即 “ 凸高值低,凸低值高 ”。 ( 2 ) 闭合状况: “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 ( 如图 2 中 ① 地气温大于 24 ℃ )。 主干知识 学案设计 高频考点 层级通关 高分瓶颈 专项提升 知能训练 落实体验 课堂对点练习 课时跟踪检测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地理 第三讲 常见天气系统 2 . 等温线走向及其影响因素 山峰 (低温 )、盆地 (高温 )、城市热岛效应 (高温 ) 等温线闭合 地形、地势 (如图 2中 ③ 地附近等温线走向 ) 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 海陆分布或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太阳辐射或纬度因素 (如图 3中 22 ℃ 、23 ℃ 、 24 ℃ 等温线 ) 等温线与纬度方向基本一致 影响因素 等温线走向 主干知识 学案设计 高频考点 层级通关 高分瓶颈 专项提升 知能训练 落实体验 课堂对点练习 课时跟踪检测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地理 第三讲 常见天气系统 3 .等温线的弯曲及其影响因素 ( 1 ) 海陆与季节: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夏季,陆地等温 线向高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也可以概括为:一 ( 月 ) 陆 ( 向 ) 南 ( 弯曲 ) ,七 ( 月 )陆 ( 向 ) 北 ( 弯曲 )。 ( 2 ) 地形:若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时,等温线凸向气 温高的地区;等温线穿过河谷或低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低的地区。 主干知识 学案设计 高频考点 层级通关 高分。第三讲常见天气系统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第1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备课资料素材库
14 ( 2)计时器打 图 ( a) 的纸带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 3)计时器打图( a)的纸带上的点 1时,物体的瞬时速度是多少。 答案: ( 1)由Δ = 是定值可以判断定,图( c)是从图( a)纸 带上撕下来的。 ( 2)加速度 =。 ( 3)瞬时速度 = =。 [来源 :学科 网 ] 山东科技版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来源 :Z。 xx。 o m] ,且不得松动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2-长江
则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河床升高 ,有长江“地上河”。 呈现出“船在屋上走 ,人在水下行”的情形 ,极易泛滥成灾 ,所以有万里长江 险在荆江之说。 中游段 (宜昌 — 湖口)特征 宜昌 湖口 鄂 湖 洞 庭 洪湖 枝城 城陵矶 岳 阳 藕池口 荆 江 湘 资 修 信 抚 赣 澧 沅 宜昌 湖口 * 多支流、多湖泊 上游 —— 落差大、峡谷多、水流 急 ,水能丰富 中游 —— 河道弯曲,支流
第三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英)普利斯特利 (Joseph Priestley) 的实验 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在无光的条件下做的。 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他的实验有时成功,有时失败,试想一下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 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500多次 结论: 问:英格豪斯的实验设计与前人相比,改进在什么地方。 设计了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对实验过程进行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