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时群落的结构导学案x内容摘要:
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 5.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 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无分层现象 【 课后训练 】 1. 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 ) A. 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 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 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 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 , 一种数量增加 , 另一种数量减少 2. 下列表格表示一个岛上的国家公园中狼和驼鹿的种群变化情况 , 下列结论中最适合 这两个种群变化情况的是 ( ) 年份 1970 1972 1974 1976 1978 1980 狼种群数量 10 12 20 25 18 18 驼鹿种群数量 90 115 145 105 95 98 B. 狼和驼鹿的数量变化相互没有关系 C. 驼鹿数量随狼群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D. 两个种群的数量同时增加或减少 3. 自然界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一般理解为 “ 互相依存 , 互惠互利 ”。 下列存在 共生关系的是 ( ) A. 亲鸟与其雏鸟 B. 豆科植物与链球菌 C. 北极熊与海豹 D. 牛与其胃肠中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4. 在自然界中 , 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 右图 中表示甲 、 乙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 , 在下列 4个营养关系图 中 , 与题干所示的种间数量关系最符合的是 ( ) 5. 在同一纬度地区 , 引起植被分布呈 “ 森林 → 草原 → 荒漠 ” 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 温度 B. 阳光 C. 水分 D. 矿物质 6. 下列关于土壤动物丰富度统计的叙述 , 不正确的是 ( ) A. 同一区域内不同种类的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可能不同 B. 不同地域内的同一种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可能不同 C. 同一区域内不同时间段的同一种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是相同的 D. 一般在林下或落叶及腐殖质较为丰富的地方土壤小动物较多 7. 关于 “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 的说法 , 错误的是 ( ) A. 该研究过程是 : 提出问题 → 制订计划 → 实施计划 → 分析实验结果 → 得出结论 B. 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 , 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第15课时群落的结构导学案x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第15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导学案
么会出现鲁迅所说的现象。 这说明了什么。 四、达标训练: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最终完成于(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右图二 人的活动和下列哪一项有关( ) A、活字印刷 B、使用指南针 C、制作火药 D、纺织工具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是在 ( ) A、战国 B、唐朝 C、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2
的统治为他提 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和有力的政治保证。 汉武帝推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直接原因 教师: 汉武帝时 ,诸子百家各派学说仍旧活跃,思想领域不统一,不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为能更好的施展雄才伟略,他召集各地学者,询问治国方法。 学生表演:三位同学扮演法、道、儒三家代表,向汉武帝阐述治国方略。 大屏幕: “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以
第三框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的课件
总分为 14— 20分:你是一个非常有责任感的人,你行事谨慎、懂礼貌、为人诚实。 总分为 7— 13分:大多数情况下,你很有责任感,但有时没有考虑得很周全。 总分为 6分以下:是一个完全不负责任的人,会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 ( 1)如果商场送货工不能按时送货 …… ( 2)如果商场送货工准时把电视机送到而刘汀家没人等候,那么会 …… ( 3)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点击图片播放动画:慎重许诺)
第二课桂林山水甲天下导学案
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这是什么句。 说说“无瑕、翡翠”的意思。 5. 读第三自然段,看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哪些不同。 把桂林山的特点画下来。 : 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描写时又用了什么方法。 ,想象一下:“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 ”是怎样的一种景象。 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