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轴对称、平移、旋转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在书上画出对称图形。 板书设计 镜子中的数学 《猴子捞月》 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一看镜子 里的图形和正个图形。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的学生兴趣非常高,究其原因是因为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和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效果显著。 平移和旋转 首案编写: 桑涛涛 教学目标 ,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会区别这两中常见的现象。 ,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养成教育训练点 ,仔细思考的习惯。 、与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区别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平移后的图形。 教具准备 课件,细绳、扣子、方格纸,风车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宣布本节课教学内容。 板书课题:平移和旋转 二、讲授新课 1.看一看。 课件展示。 看图缆车沿笔直索道滑行。 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平移现象,还是旋转现象。 (这是平移现象) 看小风筝转动。 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平移现象,还是旋转现象。 (旋转现象) 结合刚才的两个现象突出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 2.说一说。 ( 1)出示课本其他图形。 课件出示。 让学生判断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 2)学生说一说。 问:“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运动。 ” 旋转运动有:电风扇转动等。 平移运动有: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等。 3.做一做。 ( 1)要求学生试着做一个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 ( 2)教师指导学生,做旋转运动。 取学具(细绳、纽扣),细绳约 4 至 5分米长;细绳一端系着纽扣,一端抓在手上;手腕使劲,使纽扣做旋转运动。 明确这个运动是旋转运动。 ( 3)教师指导学生,做平移运动。 取一物体摆放在桌面(如笔盒等);将问题向左、向右、向上 、向下(包括斜向运动)移动。 明确这些运动都是平移运动。 4.试一试。 ( 1)出示图形。 (课本 20 页图) ( 2)提出问题:向什么方向平移。 平移了几格。 (向下平移 1 格) ( 3)你是怎么知道的。 (整个图形比原来图形低 1 格;图形的底边比原来的底边底 1格;三角形的顶点所在的位置比原来的位置底 1 格等。 ) ( 4)指导学生以三角形中的某一点(如顶点)为标准,观察它的平移方向和位置,然后判断结果。 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或体会,观察一个图形的平移过程,只需观察图形上任意一点的平移过程。 三、指导看书 1.认真看书,进一步感知平移与旋 转现象。 2.完成课本第 20 页“试一试“中的填空。 3.有。第二单元轴对称、平移、旋转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
C、 无法判断,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D、 错误,大人和青少年都需要,而青少年时期是培养自立意识的关键时期 下 列有利于培养独立自主的是( ) A、 小明每天早晨六点起床早读,不需要父母督促 B、 小王一碰到难题就想参考别人的作业 C、 小张做完作业后总让父母收拾书桌和课本 D、 小严做什么事老拿不定注意,总想问别人的意见 下列对自主的理解不正确是( ) A、 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B
问:那么, 1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 学生交流。 (板书: 5 个) 提问:钟面上一 共有几个小格。 我们一起 5个 5个数一数。 小结:通过小朋友们的努力探索,我们知道钟面上一共有 12 个大格, 60个小格。 5.认识时。 讲述:时针从 12 走到 1是多少时间。 ( 1小时)从 1走到 2 呢。 (也是 1小时)也就是说时针走 1大格都是几小时。 讲述:这个绿色部分就表示时针走了 1大格
小看了这短短的 1 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 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 1分、每 1 秒。 2 认识几秒。 (1)秒针走一大格时间是多少呢。 为什么呢。 (秒针走一大格是 5 秒) 同学们真聪明。 那老师再考考你们,我写一个“秒“字的时候,秒针从 1走到 2,经过了几个小格,就是几秒。 生:秒针从 1 走到 2 经过了 5 个小格,就是 5 秒。 师:谁能象老师一样出题考考同学们。
加强对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体积关系的理解。 做 “练习四 ”第 6 题。 出示第 6 题的图。 引导分析:根据图示的各 个立体图形的底面直径与高, 寻找与圆锥体积相等的圆柱, 可以从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1/3,推理出体积相等的圆柱与圆锥,如 果底面积相等,圆锥的高是圆柱的 3 倍圆柱的高是圆锥的 1/3;如果高相等,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 3 倍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的 1/3。 还要注意到
的饮料 多。 算出下面各圆柱的体积。 ⑴ 底面积 平方米,高 米 ⑵ 半径 5 厘米,高 15厘米 ⑶ 直径 6 分米,高 8 分米 练习并指名板演,然后对照板演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三、讨论实际问题 练习三第 5 题
么形状的。 前轮滚动一周所形成的面的大小相当于前轮的哪一部分面积。 接下来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与应用第 3 题。 引导思考:水桶底部的铁箍大约长 分米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 求做这个水桶至少要用木板多少平方分米就是圆柱水桶的哪些面的面积之和。 这个水桶能盛 120升水吗。 要拿什么和 120升比较。 学生自主完成。 练习与应用第 4 题。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要求得数保留整数。 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