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上第一、三单元测试内容摘要:
人的爆发力 , 同时还会额外地赐予你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 , 还有比这更宝贵的收获吗。 ⑥尽管如此 —— 逆境对人确实具有淬砺和磨练的益处 , 但是在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 , 如果可以避免 , 我是绝不会选择逆境的。 ⑦从 1996年春天 , 我挈妇将雏来到北京工作 , 屈指算来 , 已然整整二十春秋。 细数这二十个年头 , 时而顺畅 , 时而坎坷 , 一路迤逦走来 , 如鱼饮水 , 冷暖自知。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 ,却顾所来径 —— 尤其是所经历的逆境 , 不管是自己、妻子还是孩子 , 最终的结果却是出乎意料的:家人更齐心 , 孩子更用功 , 朋 友更纯粹 , 自己更本真。 春来遍是桃花水 , 不辨仙源何处寻。 检视自己走过的岁月 , 如果敢说略有小成的话 , 确乎于逆境中获益多多 , 于顺境中收成寥寥。 ⑧究其因 , 逆境挤压人反省反思反求诸己 , 会让你瞬间变得沉稳而成熟。 逆境所特有的凌厉刚性 , 较之温吞水大道理式的说教 , 更令人感受深切 , 刻骨铭心。 逆境是人生最好的导师。 走过崎岖方明白 , 逆境不仅能激发你的智慧和力量 , 同时也会唤醒你的良知与善良 , 使你油然而生发出更多更大更美好的希望。 (选自《人民日报》 ) 17.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 ) 第 3 页 共 5 页 18.第②段中“你不禁会轻轻摇摇头,莞 尔一笑”中“你”为什么会“轻轻摇摇头”,又为什么会“莞尔一笑”。 (2分 ) 19.第⑤段主要使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2分 ) 20.作者在第①段和第⑦段一直强调会选择顺境而拒绝逆境,这与他对逆境的观点是否矛盾,为什么。 (2分 ) (四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21~ 25题。 (12分 ) 《 自 白 》 铁 凝 ①有一次在邮局寄书 , 碰见从前的一个同学。 多年不见了 , 她说咱们俩到街上走走好不好。 于是我们漫无目的地走了起来。 ②她之所以希望我和她在大街上走 , 是想告诉我 , 她曾经遭遇过一次不幸:她的儿 子患白喉死了 , 死时还不到四岁。 没有了孩子的维系 , 又使本来就不爱她的丈夫很快离开了她。 这使她觉得羞辱 , 觉得日子是再无什么指望。 她想到了死。 她乘火车跑到一个靠海的城市 ,在这城市的一个邮局里 , 她坐下来给父母写诀别信。 这城市是如此的陌生 , 这邮局是如此的嘈杂 , 无人留意她的存在 , 使她能够衬着这陌生的嘈杂 , 衬着棕色桌面上糨糊的嘎巴和红蓝墨水的斑点把这信写得无比尽情 —— 一种绝望的尽情。 这时有一位拿着邮包的老人走过来对她说:“姑娘 , 你的眼好 , 你帮我纫上这针。 ” 她抬起头来 , 跟前的老人白发苍苍 , 他那苍老的手上 , 颤颤巍巍地捏着一枚 小针。 ③我的同学突然在那老人面前哭了。 她突然不再去想死和写诀别的信。 她说 , 就因为那老人称她“姑娘” , 就因为她其实永远是这世上所有老人的“姑娘” , 生活还需要她 , 而眼前最具体的需要便是她帮助这老人纫上针。 她甚至觉出方才她那“尽情的绝望”里有一种做作的矫情。 ④她纫了针 , 并且替老人针脚均匀地缝好邮包。 她离开邮局离开那靠海的城市回到自己的家。 她开始了新的生活 , 还找到了新的爱情。 她说她终生感激邮局里遇到的那位老人 , 不是她帮助了他 , 那实在是老人帮助了她 , 帮助她把即将断掉的生命续接了起来 , 如同针与线的连接才完整 了绽裂的邮包。 她还说从此日子里有了什么不愉快 , 她总是想起老人那句话:“姑娘 , 你的眼好 , 你帮我纫上这针。 ”她常常在上班下班的路上想着这话 , 在街上 , 路过一些熟悉或者不熟悉的邮局。 有时候这话如同梦一样地不真实 , 却又真实得不像梦。 ⑤然而什么都可能在梦中的街上或者街上的梦中发生 , 即使你的脚下是一条踩得烂熟的马路 , 即使你的眼前是一条几百年的老街 , 即使你认定在这条老路上不再会有新奇 , 但该发生的一切还会发生 , 因为这街和路的生命其实远远地长于我们。 ⑥我们曾经在公共汽车上与人争吵 , 为了座位为了拥挤的碰撞。 但是永远也记不住那 些彼此愤怒着的脸。 记住的却是夹在车缝里的一束小黄花。 那花朵是如此的娇小 , 每一朵才指甲盖一般大。 是谁把它们采来 —— 从哪里采来又为什么要插在这公共汽车的窗缝里呢。 怨气冲天的乘客实在难以看见这小小花束的存在 , 可当你发现了它们才意识到胸中的怒气是多么的没有必要 , 才恍然悟出 , 这破旧不堪的汽车上 , 只因有了这微小的花 , 它行驶过的街道便足可以称为花的街了。 ⑦假若人生犹如一条长街 , 我就不愿意错过这条街上每一处细小的风景。 ⑧假若人生不过是长街上的一个短梦 , 我也愿意把这短梦做得生意盎然。 (选自铁凝的《一千张糖纸》 ) 21.结 合全文,谈谈作者的同学和作者的自白分别是什么。 (2分 ) 2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②段画线句子。 (2分 ) 她抬起头。部编八年级上第一、三单元测试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学习速度的表示法 师:像 “马车每小时走 10 千米 ”(课件出示 :马车每小时走 10 千米)可以这样表示:马车的速度是 10 千米 /时 (课件出示),会读吗。 (教生读 出示其他速度让学生表示并读出。 ) 在解决问题中归纳出:速度 时间 =路程 ( 1) 学习例题 3: 课件出示:小车的速度是 80 千米 /时 ,2 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 让学生说说已知什么数学信息,求的什么数学问题。
选修4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习题
O(l) H= C. C8H18(l)+ 252 O2 (g)=8CO2 (g)+ 9H2O(g) H= 5518 kJ/mol D. 2C8H18(g)+25O2 (g)=16CO2 (g)+18H2O(1) H= 11036 kJ/mol 9.已知: 2CO(g)+O2(g)=2CO2(g) Δ H= — 566 kJ/mol 酶
送课下乡听课观课体会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 这节课互动模式多样,激起了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 教师很有激情,课堂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极高,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效果非常好。 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孩子的要求清楚明确、难易适中。 只有孩子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