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的应用教案内容摘要:
020 年 8 月 12 日,俄罗斯的库尔斯克号潜艇在巴伦支遇难, 引起 国际 社会的普遍关注。 这艘潜艇质量约14000 吨,如此重的潜艇,如何把它打捞上来呢。 引出课题。 2 物体的浮沉条件 : ( 1) 若 F 浮 < G 物 ,则物体下沉; ( 2) 若 F 浮 > G 物 ,则物体上浮 (直到物体漂浮在水面); ( 3) 若 F 浮 =G 物 ,则物体悬浮(物体浸没在水中)。 物体的浮沉可以由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判断,也可以由物体密度与 液体密度相比较的大小关系来加以判断. ( 1) 橡皮泥 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所 以 它 沉入 水底; ( 2) 木 块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 它 上浮直到漂浮在水面。 上浮: ρ 物 ρ 液。浮力的应用教案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海军将领邓世昌的教案设计
战场上,在这个反抗侵略者的战场上,你能感受到什么 ? 师:那你觉得邓世昌怎么样 ? 师: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的 ?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你们用声音让我真的感受到了邓世昌的勇敢,战斗的激烈。 带着我们刚才的理解再来读一读。 4~6段。 师:战斗才刚开始 ,邓世昌就表现出了他的勇猛善战、顽强。 我相信他一定是一个值得我们去认识的人。 我们继续到战场上去寻找邓世昌。
测量物体的高度(二)教学设计
活动的注意事项 :提醒学生注意: 1)方法的选择; 2)不要忽略了测角仪到地面的高度。 第三环节 展示测量对象及说明 活动内容: , 把学生分成 5~ 6 人一组 .引导学生选定测量对象(即 旗杆或其他物体) ,根据上节课的分析设计出本组测量的方案。 同时发放记录表。 活 动 报 告 年 月 日 课题 测量示意图 测得数据 测量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 平均值 计算过程 活动感受 负责人及参加人员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表
出问题 自行车在斜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究竟有没有变化。 测斜面小车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量。 怎样计算。 学生借助于个人体会提出猜想:越往下感觉越快。 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回答:需要测量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然后利用公式 v=s/t计算出即可。 开拓学生思维。 使学生明白实验原理。 设计实验 指导学生阅读《物理实验报告册》。 要求改变木板的坡度做 2 次实验 学生设计实验,交流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