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教案_41_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_第1课时内容摘要:

地理条件 师 (知识回顾)从《地理必修Ⅱ》中可知,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它们对农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师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土壤、地形、水源等自然条件,有市场、劳动力、机械、政策、交通运输 等社会经济条件。 气候是影响农作物品种、复种制度及产量的最重要的自然条件,也是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举例说明,如地形可修建梯田改造坡度,红壤的酸瘦黏可通过施熟石灰、有机肥、掺沙得以改良,而人类对气候的改造无能为力)。 地形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坡度因素。 一般情况下,坡度大于 18176。 就不利于发展种植业;我国政府要求,坡度大于 25176。 的山地不得发展种植业。 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 其二是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为不同的作物分布提供条件。 土壤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有土壤肥力、土壤 的盐碱性、土壤层的深度、土壤的质地等方面。 土壤肥力高,有利于农业的高产,土层深厚,便于耕作,土壤酸碱性,影响作物的分布。 市场的影响最为突出,且具有明显的可变性。 市场的大小、区位,产品的价格,竞争对手,以及政府鼓励或抑制政策等,都从不同侧面影响着市场的需求量,进而影响农业的发展。 交通运输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因为商品农业的产品需要及时运往销售市场。 对于自给农业,交通运输的影响较小。 政府政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是普遍存在的。 各国(或各地区)政府从国家(或地区)利益、国际贸易、区域规划等方面考虑,常会制定出相应的政 策,影响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机械对现代农业起着重要影响,对劳动力的短缺具有明显的补偿性。 师 (个案分析,发展迁移能力)东北区域农业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又有哪些。 (师生交流观点)影响东北农业区的主要自然因素中有气候、地形、土壤条件,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有市场、机械、交通及地广人稀。 师 农业影响因素中,对东北区域农业的发展哪些是明显的有利条件。 哪些是不利的因素。 生 (凭直觉和已有的知识试答)有利条件是地形、土壤、机械、交通及地广人稀。 不利条件是气候(热量条件较差)、市场狭小(人少)。 课件展示 : 材料一: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我国的干湿地区 师 根据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图讨论影响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的利弊。 生 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为我国温带半湿润、湿润区,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在夏秋季。 热量不足,复种指数低。 复种制度为一年一熟,农作物品种是喜凉作物,生长季节为 4~ 10 月,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师 (引导学生思考,发展发散思维)相比于我国绝大部分地区而言,东北的气候因热量条件较差,在农业发展中似乎是一缺陷,但大家有没有意识到,这正是地方特色,它对一地的优质产品,乃至于农业结构都产生 深刻的影响,如果我们认识到它的特性,就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一优势发展农业生产。 师 东北气候中的不利因素是热量条件较差。 有利因素是具有地方特色,可结合优势条件发展特色农业。 小组交流,完成 P67思考题。 师 (学生发言,教师补充)东北大米的质量优是因为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因此品质上乘,再加之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施用农药,具有绿色大米天然优势。 东北农业生产季节性强 ,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等。 师 东北的热量条件劣势主要表现为许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种植,仅能种植一些热量要求不太高的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作物,并且只能做到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 但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