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内容摘要:
观察周边环境,找一 找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呈轴对称图形的。 学生把日常生活中每天看见的的、但又没有意识到的是轴对称图形的物体一一找了出 来。 更有意思的是学生把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对称性也讲得头头是道。 这无疑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离得很近,也增强了学生今后运用数学知识去创造美好生活的意识。 二、根据生活实际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在实际应用数学知识时,往往会与社会生活出现一些偏差。 创设一些生活实例,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实质上是对数学知识的一种深化。 例如,要给教室里三个向阳的窗户做窗帘,每个窗户高 米、宽 米,需要买多少平方米。 这是一道求面积的应用题,学生自然会根据每个窗户的高与宽,再乘 3 就可以得到结果 .但要解决好这个实际问题,就不那么简单。 既要考虑窗帘必须大于窗户,又要考虑到市场上窗帘每幅宽度等等因素。 再如,在教学统计图后,安排一个课外作业:到校门口或路上收集某一段时间的交通工具的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表。 第二天。 一张张学生自己收集信息的统计表呈现在全班面前。 更为可贵的是有一小组同学,别出心裁地去收集行人、自行车遵守交通规则的信息。 通过儿童自身活动获取的知识,比从教科书、从他人学来的知识要清晰得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相关推荐
的计算方法。 ( 3) 比较 优化 :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种计算方法。 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为什么。 ( 4) 引导学生 小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只要想三四十二,就能又快又 对 地求出商来。 揭示课题:用乘法口诀求商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 1) 如果有 4 只小猴子,猴妈妈怎样公平地将 12个桃子分给 它们。 出示图( 2)学生 说图意后,出示题目、 读题 、 列出算式。 (
师:除法算式中 “12”指什么。 “3”指什么。 “4”指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时板书:总长 段长 段数 师:通过这个简单的数学问题,我们总结了一个数量关系,这个数量关系就是 …… ( 板书完整后学 生齐读 总长 247。 段长 =段数 ) 引导出:段长 =总长247。 段数,段数 =总长247。 段长,为课后练习做准备。 动手种树,初步感知 ( 1)把题目变更为 :一条路总长 12 米,每隔
A、 800050000 B、8007000 C、900060三.我来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18分)。 10个一百万是一亿。 ()7080050读作:七千零八十万零五十。 ()6054500,这个数所有的零都不读出来。 ()374650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38万。 ()4066684﹥40万
经过 A、 B两点,则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 A. 3 22yx B. 1 22yx C. 1 22yx D. 3 22yx 7.若函数 y=kx+b(k、 b 都是不为零的常数 )的图象如图 2 所示,那么当 y> 0时, x 的取值范围为( ) A. x> 1 B. x> 2 C. x< 1 D. x< 2 8.已知一次函数 y=kxk,若 y随 x的增大而减小
教学理念。 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良好的基础。 整个教学过程秉承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 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我将教材略作表动,因此把例 1 和例 2 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 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教师:把下面这些草莓,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