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片阳光内容摘要:
具体要求及模板如下: 要求: 1.必须是原创,抄袭将记 “ 0” 分。 2.内容和格式必须与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要求相符合。 注意事项: 1.请将模版复制下来,然后在 word 中进行编辑,注意要删除内容说明(蓝色部分),完成后再网上提交。 为了保证辅导老师能清楚批阅大家的作业,请将内容全部粘到页面上,不要以单一的附件形式上传。 2.如教学设计与反思中用到图片,上传到编辑 器时不能直接粘贴,必须用插入的方式,如图: 模板: 基本信息 课题 江南水乡 —— 周庄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 11课 作者及工作单位 任变 叶县仙台镇李庄学校 教材分析 提交教学设计与反思 踏上周庄的土地,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条条静静流淌的小河,河中倒映着白 墙灰瓦的房屋,倒影着古色古香的名桥,那么宁静,那么秀美。 课文以其清新的语言、生动的描写,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副美妙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画,把我们带入了千年古镇 —— 周庄那秀美古朴的特有景致中。 学情分析 教材文笔优美,语言清新,描绘的美景如诗如画,对一般学生来讲没有理解难度。 我所借的班级是仙台镇中心小学三年级,本班共有学生 32人,其中女生 18人,男生 14人。 经过了解,我发现本班学生阅读能力强,思维活跃,知识面广,爱读书、爱发言。 鉴于此,我设计了朗读、欣赏、感悟、联想、拓展、赞美等环节,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 朗读是学生必要的能力,老师不能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朗读,所以,在教学中,我以读代讲,重在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朗读水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 9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能力目标:知道课文从两个方面描写周庄的独特风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感受周庄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欣赏周庄的无穷魅力,激发热爱周庄,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 词语。 指导朗读课文,欣赏水乡美景。 感受周庄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环节 1 引入课题 课前热身,做小游戏。 师语导入:鉴于大家的聪明,老师今天决定带领同学们去旅游,有兴趣吗。 (出示课题、解题) 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 让我们看看去过的人是怎么说的。 (多媒体出示名人游周庄语录、配乐) 愉快的游戏。 朗读课题,理解课题。 读名人语录,从名人的话中留下对周庄的初步印象。 通过游戏融入课题,把学生自然地引入课文,调动学习积极性。 环节 2 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自由读课文。 大屏幕出示生字,小老师教读生字。 大屏幕出示生词,开火车读,师指证。 读文,读正确、通顺。 学习生字、生词。 自己练读、齐读、开火车读等。 整体感知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020406080100120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给学生一片阳光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绿色千岛湖教案doc
( 1)第 1 自然段: 学生读第 1 自然段的第 3 句话,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引导:那里有山、有岛屿、有森林,自然美景尽在其中;显示大自然中所有美的东西都集中在这里。 我们从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体会了西湖的美,千岛湖竟然比西湖 还要美。 )还从哪里能看出千岛湖像诗一样美。 千岛湖上有一千多个岛屿,(课件)“这些岛各有特色,有的因动物 知名,有的因花树 著称,还有的因
给予树(3edunet)
透过塑料口袋,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 —— 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 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 回家途中,孩子们 兴高采烈。 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 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 沉默不语。 透过塑料口袋,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 —— 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 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
绘本教学:小猪变形记ppt
是我也有斑马一样的外套就好了。 小猪咚咚咚咚地 跑回去。 他 找 来颜料 y225。 n li224。 o ,左手 拎 līn 桶tǒnɡ ,右手 拿 刷 shuā 子,从上到下,一条黑色,一条白色,给自己 画 了一件奇妙 mi224。 o 的新外套t224。 o。 哈哈,他觉得自己是一只了不起的斑马了。 小猪乐呵呵地散步去了。 小猪咚咚咚咚地跑回去。 他找来 颜y225。 n料 , 左手拎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随笔
贝玛的作品《林间小道》时,总结得出: 我们站在路的中心,会看到路面和两旁的树木、房屋都渐渐集中到我们眼睛正前方的一个点上,这一点称 为主点 (消失点)。 通过主点的水平线叫视平线,但这些通常是不画出来的,但在作画的过程中通常要用到。 首先 来 让学生找出《北京颐和园的长廊》一作品中的消失点和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