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指南录后序教学设计1内容摘要:

发感慨、表达心态的高潮,是前一部分的深化与后一部分的提引。 小结第 5节段意: 以抒情为主 , 兼用叙述 、说明和议论 , 抒发饱经痛苦以后的无限感慨和为国赴难的大无畏精神。 探讨 提问 : 诗集的由来是怎样的。 明确 : 文天祥 ‚ 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 ……” (在患难当中,有时用诗来记录所遭遇的事情,现在保存着那些稿本不忍心丢掉 …… )。 探讨 提问 : 结集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 : 目的是 ‚ 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打算把它藏在家里,使后世人阅读它,同情我的志向啊。 ) (文天祥的志向是什么。 中兴复国。 ) 小结第 6节段意: 说明诗集中卷次的划分情况和结集的目的。 探讨 提问 :第 7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明确 :这一段作者感慨自身尽忠尽孝, ‚ 誓不与贼俱生 ‛ 的决心以及 ‚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 的顽强意志。 小结第 7节段意: 写出作者 忠诚报国、死而无憾的感慨。 探讨 提问 :为什么要以 《 指南录 》 命名。 明确 : 取诗集中 《 扬子江 》一诗 ‚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 句意命名,表达了作者心指南宋、冒死南归的一片忠贞爱国之情。 小结第 8节段意: 说明作序的时间和诗集的题名。 总结 提问 :课文第 5节连用 22个 “ 死 ” 字,历来受到读者关注。 这一段的内容与后文“ 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 ” 一段的议论有什么样的关系。 (见课本 44页) 明确: 第 4段痛定思痛,扣住一个 ‚ 死 ‛ 字,概括九死一生的经历,表现出 ‚ 生 ‛ 之不易。 作者万死不辞,是为了 ‚ 将以有为也 ‛。 第6段 ‚ 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 ‛ ,从当时社会的君臣父子伦理角度阐述报国之志,论述为臣者为子者的人生选择。 前面说‚ 死 ‛ ,这里说 ‚ 生 ‛ ,二者关系是什么 ?自己活下来的意义在哪里呢。 这段议论,理性地述说生的目的,表明自己死里逃生正是要为国家作出新的牺牲。 这一段表白性的议论在前面叙述的基础上展开,对自己克服万难坚定南归的目的作进一步说明,阐述自己为国牺牲的决心,文章的主旨在此得以提升。 研习: 《 指南录后序 》 的二十二个 “ 死 ” 南宋爱国政治家、民族英雄文天祥的 《 指南录后序 》 ,以自述抒怀的形式, 历数作者自己出使北营被扣及伺机脱逃九死一生的艰险历程。 文章气宇轩昂,慷慨悲歌,尤其是一连串地集中运用 ‚ 死 ‛ 字句,气断声吞,扣人弦心,爱国之志,充满字里行间,舍生取义的崇高品格跃然纸上。 呜呼。 予之及于死 (1)者不知其几矣。 诋大酋当死 (2);骂逆贼当死 (3); 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 (4);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到死 (5); 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6);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 (7);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 (8);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