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3)内容摘要:
对外族的仇恨。 首四句, 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 , 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敌 、 思家与盼归的心情。 “ 靡室靡家 ”和 “ 不遑启居 ” 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 朱熹引用程子的话说: “ 古者戍役 , 两朞 ( 期:一年 ) 而还。 今年春莫 ( 暮 ) 行 , 明年夏代者至 , 复留备秋 , 至过十一月而归。 又明年中春至 , 春暮遣次戍者皆在疆圉。 如今之防秋也。 ” (《 诗集传 》) 这段话告诉我们 , 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 , 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 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 , 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 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 朱熹在《诗集传》中说 “ 言戍人念归期之远,而忧劳之甚,然戍事未已,则无人可使归而问其室家之安否也。 ” 诗仍以薇菜逐渐长得柔嫩、粗硬起兴,暗示时间流逝,易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渴劳顿。 而 “ 靡使归聘 ” 和 “我行不来 ” ,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 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 “ 忧心烈烈 ” 、 “ 忧心孔疚 ”的原因,也使前面的 “ 王事靡盬 ” 落到了实处。 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第六章 , 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 , 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 , 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 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 , 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 、 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 , 写的是 历经磨难。采薇(3)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金丙芳狐狸与乌鸦教案
想。 狐狸心里又在想些什么。 (让生发挥想象,自由发表意见) 三、精读 47自然段 乌鸦想保住肉,而狐狸却想骗取这片肉,它们各有什么表现呢。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家最想读的部分 47自然段。 根据学习提纲学习讨论。 ( 1)读读 47自然段,用“ ”划出狐狸说的话,用“ ~~”划出乌鸦的反应。 ( 2)议一议,你对这只狐狸有什么看法,并说明理由。 你对这只乌鸦又有什么看法呢。 (
金刚石、石墨、c60
理性质 差异原因 氧气( O2) 无色 无味 气体; 183℃ 蓝紫色液体 , 218℃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 密度 为 /升 臭氧( O3) 臭氧有 刺激性腥臭气味 ; 液态 臭氧 深蓝色 , 固态 臭氧紫黑色 ; 密度 为 /升 请你分析 氧气( O2)和臭氧( O3)物理性质为什么差异很大。 O3 O2 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不同 C60 主要用途: 作新型催化剂 ; 用于气体的贮存 ;
酸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学设计
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 [教学 难点 ] 从微观角度分析 中 和反应的实质,加深对中和反应的认识。 [教学方法 ] 实验探究法 [教学准备 ] : 学生实验 Ⅰ :向氢氧化铜(含有水)中加入稀盐酸 ; 学生实验 Ⅱ :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 学生实验 Ⅲ :试着证明上述实验 Ⅱ 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 学生实验 Ⅳ : 向滴有几滴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滴管慢慢滴加稀盐酸。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