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类-习题内容摘要:
饱和硫酸镁溶液 C.盐酸溶液 D.饱和硫酸铵溶液 14.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 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 l~ 100nm 之间 B.能透过半 透膜 高一化学(“新课标”人教版) 3(共 4 页) C.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都产生红褐色沉淀 D.颜色都呈红褐色 15.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并且淀粉遇到碘单质,可以出现明显的蓝色特征。 现将淀粉和稀 Na2SO4溶液混合,装在半透膜中,浸泡在盛蒸馏水的烧杯内,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的是 ( ) A.加入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加入碘水不变蓝 C. 加入 BaCl2溶液产生没有 白色沉淀产生 D.加入碘水变蓝 16. 用下列方法来制备胶体 ,能够得到胶体的是 ( ) A. 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BaCl2溶液和硫酸相混和并振荡 B. 把 1mL 饱和三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到 20mL 温水中 ,边加边振荡,并加热到沸腾 C. 把 1mL 饱和三氯化铁溶液一次性加入到 20mL 沸水中 ,并加以搅拌 D. 把 1mL 饱和三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 20mL 到沸水中 ,边加边振荡 三、填空题(计 42分) 17.( 12分)对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常采用的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馏、萃取、渗析、加热分解等。 下列各组混和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采用什么方法。 ( 1)实验室中的石灰水久置,液面上常悬浮有 CaCO3微粒。 可用 的方法除去 Ca(OH)2溶液中悬浮的 CaCO3微粒。 ( 2)实验室中制取的 Fe(OH)3胶体中常常含有杂质 Cl- 离子。 可用 的方法除去 Fe(OH)3胶体中混有的杂质 Cl离子。 ( 3)除去乙醇中溶解的微量食盐可采用 的方法。 ( 4)粗盐中含有不溶性的泥沙、可溶性的 氯化钙、氯化镁及一些硫酸盐。 对粗盐中的这。物质的分类-习题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特殊四边形兴福一中导学案
图形 ,它有 条对称轴 .菱形的判定:① . __________________边都相等的四边形菱形 . ② . 对角线 ___________________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 ③.对角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四边形是菱形 . 菱形的面积与两对角线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整理,加深印象,加 深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教学反思作业
在 AB 烧杯内分别加入适量氢氧化钠,硝酸铵,在 CD 烧杯内加入氯化钠,并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并记录。 以此实验验证得出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伴随有能量的变化。 活动三 :衣服上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都已经找到方法洗净了,那么不溶于水的碘,植物油有什么方法去除呢 ?查阅资料后发现碘课溶于酒精,植物油可溶于汽油,进行验证性 实验,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去除油污的方法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课件
积、物态等变化了,在这个过程中却 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物理变化 • 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但 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没有改变,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 例如:位置、体积、形状、温度的变化,以及物质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等。 对白糖持续加热 会发生什么变化。 实验注意事项: • 燃后的火柴入废液缸 • 带上护目镜观察 • 记录变化的 过程 和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