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课件内容摘要:
下为三十六郡,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 通过这一政策。 秦朝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把全国的每一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 材料 :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 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 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 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中“天下一大变局”指什么。 大变: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确立。 标志: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 不同点 : 分 封 制 郡 县 制 划分标准 权力来源 与中央 的关系 影 响 相同点 : 都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巩固自己统治 ②目的: 世袭产生 ,有封地 皇帝任免 ,无封地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 易形成分裂割据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①性质: 诸侯是周王的臣属,服从周王的命令,但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于中央 ③作用: 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 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指国家政权分配形式,国家权力集于中央,地方必须服从中。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课件
相关推荐
将发现 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验证规律 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26 48= 17 12= 26 24= 17 24= 26 12= 17 36= 1248 624 312 204 408 612 应用规律 根据 8 50=400,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6 50= 32 50= 8 25= 800 1600 200 64 50= 3200 根据 12345679
4、从“天气的恶劣”看出“穷” 提示:渔夫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之下仍然冒险出海打鱼,这里以环境描写写出了“穷”。 有人说这篇课文中的“穷人”桑娜和渔夫其实并不“穷”,其实他们很“富有”。 你支持这种观点吗。 因为他们很 善良 , 所以说他们很 富有 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1、家中整洁、温馨
中令 卫 尉 太 仆 廷 尉 典 客 宗 正 治粟内史 少 府 中央的三公九卿制 御史大夫 丞相 太尉 三公 官制的特点 : 分工明确 牵制配合 权力集中 作 用 : 确保地主阶级的统治 标志着中央集权制确立 三、地方郡县制 1) 历史沿革 2) 主要内容 3) 历史影响 春秋时期:某些诸侯国开始实行郡县制 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郡县制 秦统一后:全国范围内实行 郡 :全国分 36郡
侯不便。 ” 始皇曰: “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主。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廷尉议是。 ” 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辩论的中心议题是什么。 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丞相王绾:分封制;分封同姓子弟,加强对边地的控制。 廷尉李斯:郡县制;因为周的分封导致诸侯混战 分封制和郡县制异同点比较 不同点: 比较 西周分封制 秦朝郡县制 实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