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混合运算教案内容摘要:
中的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 1) 6 30=180 200+ 180=380 ( 2) 40 5=200 200+ 180=380 学生 交流 思考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例题: ①引导学生看图。 出示问题:用 50 元钱买 1 个书包后,还可以买几本练习本。 ②请同学们先分步算一算,再试着列出综合算式。 ③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并分别说说每道算式求出的是什么。 你如果要列综合算式必须要先求出什么才行。 能不能这样列式 : 50- 20247。 5, 为什么。 应该怎么办。 ④请同学们算出结果 提问:在这道算式中有哪几种运算。 我们是先算什么的。 在这样的算式中为了要先算减法,我们是怎样做的。 追问:加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改变运算顺序) 领导 签阅 教学“试一试”: ①出示题目,请同学们独立算一算,指名板演。 ② 提问: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之处。 ③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算式中有小括号时,应先算什么。 (板书) 三、组织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 1题。 (纸笔训练 1) ( 1)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 30+ 10) 11 280247。 ( 5 14) 120247。 ( 60247。 15) 24( 86- 56) ( 2)指名板演,集体交流、评议。 完成“想想做做”第 3题。 (纸笔训练 2) 90- 40 2 350247。 50+ 20 72247。 12 3 90- 40) 2 350247。 ( 50+ 20) 72247。 ( 12 3) ( 1)先观察一组一组的算式有什么特点:数都一样,符号也一样,差别在于有无括号 ( 2)猜一猜:计算结果会一样吗。 为什么。 ( 3)算一算。 交流各题的运算顺序和结果。 拓展练习: 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纸笔训练 3) ( 1) 24- 4= 20,20 5= 100 ( 2) 14+ 36= 50,50247。 2= 25 完成“想想做做”第 5题。 (纸笔训练 4) 这个会议室长 12米,宽 8米,一共铺了 384块地砖。 平均每平方米铺了多少块地砖。 ( 1) 读题后分析问题 ,明白“要算每平方米铺多少块地砖就要用总的地砖数除以总的平方米数。 ” ( 2) 列出综合算式,重点检查括号加了没有 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在列综合算式的过程中用到了什么符号。 算式中有它,会有什么作用。 四、 课堂 作业 (纸笔训练 5) “想想做做” 第 6题 纸笔训练设计 基础训练: 通过说运算顺序、计算和比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带有小括号的算是的运算顺序,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见 纸笔训练 纸笔训练 纸笔训练 5 能力训练: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见纸笔训练 纸笔训练 4。 教学 反思 领导 签阅 年 级 四年级 学 科 数学 主 备 教 师 成月琴 教 学 内 容 第三单元 第 四 课时 带有小括号 的混合运算 ( 2) 教材 第 3 36页 第 610 题 执 教 老 师 研 究 课 题 基于纸笔训练的理想课堂 执 教 时 间 教 学 目 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这部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通过具体的习题,使学生明白“连减也可以是减去两个减数的和,得数不变”的规律。 课 前 分 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 通过对不含小括号的综合算式与含有 小括号的综合算式的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是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解决现实问题。 教 学 预 设 教学生成 预习作业设计 先说出下面每题先算什么,再算出结果。 ( 127+ 23)247。 50 328247。 ( 360247。 90) 46( 30- 25) 47 56+ 379 比一比,算一算 960247。 12 800247。 16 360247。 24 960247。 3247。 4 800247。 8247。 2 360247。 6247。 4 学生 交流 思考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算一算、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纸笔训练 1) ( 1) 180- 36- 44 180-( 36+ 44) 观察算式,发现:数都一样,不同的是运算符号及顺序不同 按各自的运算顺序算一算,发现:得数都是 100 想:怎么会都是 100的呢。 ( 2)以实际问题举例:比如说:有 180 元钱,买上衣用去了 36 元,又买裤子用去了 44元,剩下多少钱。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把 180连续减去买上衣再减去买裤子的钱,或者可以直接用 180减去买上衣和裤子总的钱,这样就可以分 别用这两个算式来表示了,得到的结果自然是一样的。 ( 3)谁再能结合这组算式,举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来说一说,同时理解连减也可以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 4)观察第 2组, 159-( 59+ 37) 159- 59- 37 这两题之间是什么联系。 猜一猜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算一算,看自己的想法正确吗。 比较这两组题,你还有话要说吗。 (得数都是一样的,但第一组题是有括号的更容易算,第二组题是没括号的更容易算,所以在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的数据选择是用连减来列式还是用括号来列式。 这样计算 就更方便。 ) 拓展练习 (纸笔训练 2) 根据已有的算式,说出与它计算结果相等的算式。 180- 23- 5。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相关推荐
二次道歉: • “不,是我要向你表示歉意。 请你把购货单据寄来,好让我把钱寄给你。 ” 2020/12/31 诚实与信任 19 朗读小提示:请读出我的感动 “不用了。 你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给我留下字条,这使我很感动。 ” 2020/12/31 诚实与信任 20 “ 这是应该的,这笔费用应由我来支付。 ” 第三次致歉: 2020/12/31 诚实与信任 21 “ 不
) 的故事。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 哥亲自去。 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 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 性格: 不
么。 说明了按照常理像格罗培斯这样世界级的建筑大师还“大伤脑筋”说明了景点之间的道路设计并非“微不足道”而是与整体设计密切相关的。 “他已修改了 50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 接到催促的电报,他心里更加焦躁。 ……” 说明了格罗培斯对路径设计的要求之高,总是力求完美,追求最佳。 看出他是一个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严肃、精益求精的人 思绪 ——思想的头绪。 读读第二自然段。 注意要突出“
44„„ 45 B、 555„„ 5444„„ 45 C、 555„„ 5444„„ 45 9 个 5 9 个 4 10 个 5 11 个 4 9 个 5 10 个 4 三、“仔细推敲”判一判: (共 5分) 480247。 ( 4 6) =480247。 4247。 6 ( )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不是两位数就是一位数。 ( ) 如果游戏规则是公平的,无论操作几次,都无法分出输赢。 ( )
么异同点。 教学两点间的距离。 ( 1)观察并思考, A、 B 两点之间的三条线,哪一条最短。 ( 2)明确什么叫两点间的距离。 ( 3)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练习 ( 1) 完成试一试(判断各图是线段、射线还是直线) ( 2)过一点画射线。 如果给你一点,你能画出多少条射线。 ,( 30 秒画射线比赛)。 如果给你时间你还能画吗。 ( 3)完成练一练第 1 题、第 2 题。 二、角的认识:
了给学生建立射线的表象,我给学生提供了一幅画有几束光带的城市夜景图。 通过这几束光带特点得分析,学生从内心很自然的建立了射线的一些具体表象,为马上学习射线的概念及特点铺设了一定的台阶。 顺着对这几 条光束特点的研究展开对射线特点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射线的这样来画是有依据的。 从这里可以说明:直观的感知与体验、表象的建立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何等重要。 它顺应了小学生思维发展“直观形象 —— 本质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