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公开课)内容摘要:
周恩来 内容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首次确认 1954,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影响 被多数国家认同,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问题探究 ( 1) 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 ( 五个原则相互联系 , 以 “互 相尊重 领土 主权 ”为出发点 , 引申出各项原则 ; 又以 “ 和平共处 ” 原则作为总目标 , 以其他原则为保障。 作为一个整体,五项原则又全面概括了国家间关系及交往的基本原则。 ) ( 2)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 赢得 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核心理念:尊重、平等、和平 ;指出:这些理念代表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心声,在那个充满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时代里,以尊重、平等、和平为核心理念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犹如一股春风,温暖了世界各国的心灵,因此能够赢得各国的支持和认同。 ) 强化记忆 —— 挑战自我: 1分钟背会 五项原则的内容。 (提示:背修改后的提法) 四、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 过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标志着 新中国外交的成熟,但在具体 的外交实践的 过程中, 面对着国与国之间客观存在着的 巨大差异,如何才能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落到实处呢。 下面 我们 就 来看周恩来 在随后的 万隆会议上, 是如何 创造性地 处理这个问题的。 处理基础知识:万隆会议概况 时间 1955年 地点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参与国家 众多亚非的独立国家 会议特点 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讨论主题 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问题探究 :小组讨论完成 ( 1)万隆会议 上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一些国家在美国的挑拨下,把矛头对准中国,企图破坏会议,改变会议议程) ( 2)周恩来是如何应对的。 (周恩来 从容镇定、 因势利导,提出 了 “求同存异”的方针 ,促成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 出示材料。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公开课)
相关推荐
了 A 处的朝代,其他政权有什么特点。 分析 人 口南迁和南方经济发展的启示: (提示:人口南迁反映了中华民族艰苦创业、生生不息的精神;、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重视经济发展,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 你如何理解“天下久分必合,久合必分” 宝鸡市陇县堎底下中学“高效课堂”教学工具 七年级 导学案 2 把规范修炼成一种习惯,把认真内化成一种性格 教师评价
这世界,变化真大。 ( 5) 现在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还时兴吗。 你写劳模还有人看吗。 ( 6) 现在赚钱再多的人内心深 处也都有一种感慨 大家都能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该多好。 本课小结: 纵观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老师通过使用 对比 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对文章进行分析解读,使得凌乱的基础知识条理化,文章结构清晰化。 因此,我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又能学到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对比
几个主要代表 结果 释放学生 罢免三贼 拒签和约 体现了运动的坚决性,从而说明这是一场彻底的爱国运动。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 彻底地 反对帝国主义 和 反对封建主义 的 爱国 运动 , 是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 开始。 说一说: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斗争的坚决性 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 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 名称 性质 任务 领导阶级 目标 前途 指导思想 旧 民主主义革命 新
系不是很清楚,因此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将已有的零散历史知识串联起来,上升到因果关系的层面上。 四、 教学过程 方案: 将整个传统课堂转化为导游比赛活动,整个活动主要由三个小导游介绍三条旅游路线供课下同学选择评比,每一个导游比赛完,教师利用中间时间出几道题检验和加深同学们对知识 点的掌握, 然后 把全班分为八个小组让每个小组派代表谈谈他们小组的最后选择 和原因
在东北都建立了哪些 抗日组织呢。 学生回答。 师:抗日义勇军是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而抗日游击队则是由共产党领导的,并且逐渐成为东北抗日的主力。 在东北抗日战场上,涌现了许多著名的抗日英雄,杨靖宇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师:在杨靖宇身上体现出了哪些优秀的品质。 学生回答。 师:这种面对外来侵略敢于反抗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师
( ) = 1010 2xx ( ) = 10x ( ) ⑵ 下列计算是否有错,错在那里。 请改正 . ① 22 xyxy ② 442 123 yxxy ③ 623 497 xx ④ 33234327 xx ⑤ 2045 xxx ⑥ 523 xx ⑶ 计算: 323223 yxyx 三 .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