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备课资料]内容摘要:
出。 ) 四口通商:沙市 ; 重庆 ; 苏州 ; 杭州。 ②危害: 《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依据:割地赔偿最多) a割地: 破坏了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b赔偿: 加重人民负担;三年财政总和;便利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清政府大举外债。 c开埠: 进一步深入内地 d开厂: 掠夺中原料、劳动力;严重阻碍 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特点: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瓜分世界的侵略要求。 ④反响: a三国干涉还辽: 实质:反映了俄日矛盾;反映了列强在华既勾结又斗争的关系。 勒索: 3000万两“赎辽费”。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政府放弃,民间反抗) 台湾保卫战: ~ 10. 最后一战:台南 义军领导:丘逢甲、徐骧 黑旗军首领:刘永福 c公车上书 二、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背景: 义和团运动兴起。 义和拳→义和团(“团”:地主组织的地方武装“团练”。 意义:取得某种合法地位;规模有所扩大。 民团:保家卫乡,政府认可),反洋教斗争→反帝斗争(“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爱国性质,局限性:放松警惕、盲目排外) ,山东→直隶→京津,大量进入京、津,约10万人。 借口: 镇压义和团运动,保护侨民 经过: ( 1) 占领天津 ( 2) 占领北京 特点:。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备课资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