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酸盐指数年均值均显著下降,陈村和河南水源地粪大肠菌群年均值显著下降,其余指标均保持稳定,趋势分析无显著变化,五年来南宁市饮用水源地总体水质呈好转趋势。 ( 4)地下水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 “十五 ”期间南宁市地下水主要污染项目有: pH、高锰酸盐指数、铁、锰、氨氮、亚硝酸盐、锌。 锰超标率为 ~ %,最大值出现在 2001年为 7 mg/L; pH值超标率为 ~%,最大值出现在 2002年为 ;铁超标率为 ~ %,最大值出现在 2001年为60 mg/L;氨氮超标率为 ~ %,最大值出现在 2001年为 mg/L;亚硝酸盐超标率为 ~ %,最大值出现在 2001年为 mg/L。 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一部分是由于酸雨及天然环境下的铁、锰溶解于地下水,另一部分是由于人类经济活动造成的有机污染、酚及重金属污染。 南宁市地下水的主要污染物为 pH值、铁、锰、氨氮、亚硝酸盐氮,总锌、高锰酸钾指数在局部地方污染,其对污染总指数影响较小,硝酸盐氮、酚、总汞只是某一年份出现污染。 历年来污染总指数最高值为 (2001年 ), 最低值为 (2020 年 ),从历年地下水污染总指数值的比较来看,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反映出水质向好的方向发展,另外三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的污染指数值总体略呈下降趋势,说明有机物污染减轻,但变化规律不明显。 对 “十五 ”期间地下水污染总指数进行变化趋势检验计算得出 rs=,表明地下水污染总指数存在下降的趋势,地下水质量有好转趋向。 综上,地表水、饮用水源、地下水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概况是: “十五 ”期间南宁市境内左江基本保持 Ⅱ 类水质;右江基本保持 Ⅲ 类水质但在枯水期与百色市交界断面有 Ⅳ 类水质的 情况;邕江上游基本保持 Ⅱ 类水质,但经过城市中心区后随着大量生活、生产污水的排入,邕江中、下游仅基本达到 Ⅲ ~ Ⅳ 类水质; 2020 年行政区划调整后新增入南宁市境内的郁江水质中,其六景段水质仅基本保持 Ⅳ 类,但经过后段水体的自净作用后郁江下游与贵港市交界断面基本达到 Ⅱ 类水质。 南宁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4 环境现状及环境制约因素分析 14 武鸣河(县城以下河段)水质已不能达到水功能区划 Ⅲ 类水质要求, 污染类型以有机污染和生物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总氮、粪大肠菌群、氨氮和溶解氧; 清平水库汇合处至与清水河汇合处水质 “十五 ”期间均不能满足水功能区 Ⅳ 类水质要求,表现为劣 Ⅴ 类水质,主要污染项 目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其中五日生化需氧量是 “十五 ”期间影响沙江水质的最主要污染项目;上林县境内清水河水质满足水功能区相关水质要求;马山县境内红水河水质满足水功能区划 Ⅲ 类水质要求。 “十五 ”期间 南宁市河流水质主要污染物为溶解氧和氨氮,主要污染时期为枯水期,呈现明显的有机污染和季节性污染特征。 按照 “十五 ”期间城考口径,南宁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在 %~ %的范围。 五年来南宁市饮用水源地曾出现超标监测指标为溶解氧、氨氮、化学需氧量、铁、锰、总磷、粪大肠菌群(或总 大肠菌群)。 其中以粪大肠菌群(或总大肠菌群)为最主要污染因子,超标现象最为突出。 “十五 ”期间南宁市地下水水质较 “九五 ”期间有所好转,总体水质向良好方向发展。 五年来,南宁市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为良好级和较差级,良好级水约占监测点数的 25%;其它市区大部份地区为较差级水区,占监测点数的 %。 地下水污染原因主要是酸雨及天然环境下的铁、锰溶解于地下水产生污染,一部分为人类经济活动造成的有机污染、酚及重金属污染。 ( 5)声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 “十五 ”期间南宁市声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见表 43。 表 “十五 ”期间南宁市声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 区域 现状评价 变化趋势 市区 功能区噪声: 0类区夜间噪声超标较严重; 1类区夜间噪声超标严重; 3 类区昼夜噪声均达标; 4类区昼夜噪声超标严重。 0类、 1类区昼夜噪声值有缓慢上升的趋势; 2 类区昼间噪声值有大幅度下降的趋势; 3类、 4类区噪声值有下降的趋势。 道路交通噪声: 2020年超标路段(轻度污染以上等级)为 公里,占监测路段总长的 %; 2020 年后,超标路段长度和路段超标率逐年降低; 2020 年南宁市道路交通噪声为 分贝,低于国家标准 分贝。 超标路段长度和路段超标率有逐年降低趋势。 区域环境噪声: 2020 年平均值为 分贝,低于国家标准 分贝。 低于 50分贝和高于 65 分贝的区域面积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南宁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4 环境现状及环境制约因素分析 15 武鸣 区域环境噪声均达到国家 2 类标准要求; 交通噪声除 200 2020年超标 ,其它时段均达国家 4 类标准要求。 区域环境噪声无明显变化趋势; 交通噪声有下降趋势。 横县 2020 年区域环境噪声为 分贝,超标 分贝,其它时段达标; 2020 年交通干线噪声为 ,超标。 区域环境噪声有下降趋势; 交通噪声有上升趋势。 宾阳 区域环境噪声为均达到国家 2 类标准要求; 交通干线噪声均达到国家 4 类标准要求。 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噪声无明显变化趋势。 上林 区域环境噪声均达到国家 2 类标准要求。 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噪声无明显变化趋势。 马山 区域环境噪声均达到国家 2 类标准要求; 交通干线噪声达到国家 4 类标准要求。 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噪声无明显变化趋势。 隆安 区域环境噪声均达到国家 2 类标准要求; 2020 年交通干线噪声为 ,超标。 区域环境噪声无明 显变化趋势 交通噪声略有上升趋势。 南宁市 功能区噪声 0类区、 1类区、 2类区昼间和夜间的噪声值以及 3类区昼间的噪声值均比 “九五 ”期间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3 类区夜间及 4 类区和昼间和夜间的噪声值都比 “九五 ”期间有所升高;道路交通噪声五年年均值范围为 ~ 分贝,全部年份均达到国家标准,噪声质量等级为较好,路段超标率范围为 ~ %;区域环境噪声五年年均值范围为 ~ ,全部年份达到国家标准,噪声质量等级为轻度污染;生活噪声所占比重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而交通、工业和施工噪声所占比重 有逐年减少趋势。 “十五 ”期间除横县 2020 年区域环境噪声超标 分贝( 分贝)外,其它各县区域环境噪声均达国家 2类标准要求。 武鸣县 200 2020年交通噪声分别超标 分贝和 ;横县 2020 年交通噪声超标 ;隆安 2020年交通噪声超标 ;其余时段各县交通噪声均达标。 ( 6)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 根据《南宁市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实践与生态城市的发展模式》(技术报告)成果:南宁市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 Pi=, 南宁市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 Ⅱ 级,属于良好状态,即生态环境 较少受到破坏,生态系统结构尚完整,功能尚好,一般干扰下可恢复,生态问题不显著,灾害不大。 南宁市生态环境尚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妥善解决,将会影响到南宁市的进一步发展。 这些问题具体体现在: ( 1)生态脆弱区域较大,分布较广。 ( 2)森林生态功能衰退的态势仍未有根本改变。 虽然近年来南宁市的森林资源得到了快速恢复和发展,但天然林、成熟林蓄积量持续下降,森林质量差,阔叶林少且碎裂分散,市区周边森林分布不均,不成体系,调节环境功能差。 ( 3)土地退化的趋势未得到遏制, 88年南宁市水土流失面积已有 692 km2,占全市总南宁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4 环境现状及环境制约因素分析 16 面积的 %, 99年统计全市水土流失面积仍有 ,占全市总面积的 %,主要是边治理边破坏造成的。 违法露天开矿山对地貌景观、植被破坏严重,加速水土流失,甚至诱发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 矿山土地复垦工作进展有待提高。 ( 4)农业污染问题仍较严重,农药、化肥使用过量,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面源污染严重;秸秆、地膜没有完全回收使用,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 5)生活污染源对环境的影响日渐突出。 随着工业污染逐步得到有效控制,生活污染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其影响更是日趋突出,控制生活污 染已是势在必行。 环境敏感目标 饮用水源保护区 南宁市区 ( 1)一级保护区 邕江各自来水厂取水口上游 2000 米,下游 300米,水面纵深 100米之间的水域及其沿岸的集水陆域; 左江上中断面,右江的白马断面至邕江河南水厂取水口下游 500米断面之间水域,沿岸纵深 500米陆域为准一级保护区; 八尺江上思县与南宁市交界处至大王滩水库坝尾水域,沿岸纵深 50米陆域; 八尺江、青龙江、沙江、沱江居民饮用水取水点上游 1000米至下游 100 米水域,沿岸纵深 50米陆域。 ( 2)二级保护区 左江 上中断面,右江白马断面至邕江河南水厂取水口下游 500 米断面之间、沿岸纵深2000米陆域(不含上述一级保护区及准一级保护区陆域); 八尺江大王滩水库坝首至新江河口沿岸纵深 2000米陆域(不含上述一级保护区陆域); 八尺江、青龙江、沙江、沱江居民饮用水取水点上游 3000米至下游 300 米水域,沿岸纵深 2000米陆域(不包含上述一级保护区水域及陆域)。 武鸣县 ( 1)一级保护区 武鸣河两江口至武鸣县城水域及其沿岸纵深 50 米陆域; 武鸣河及各支流城镇居民饮用水取水点上游 1000 米至下游 100 米水域,沿 岸纵深 50米陆域; 南宁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4 环境现状及环境制约因素分析 17 两江河、府城河、仙湖河水域及其沿岸纵深 50 米陆域。 ( 2)二级保护区 武鸣河两江口至武鸣县城沿岸纵深 2000米陆域(不含上述一级保护区陆域); 武鸣河及各支流城镇居民饮用水取水点上游 3000米至下游 300米水域,沿岸纵深 2000米陆域(不包含上述一级保护区水域及陆域); 两江河、府城河、仙湖河沿岸纵深 2000米陆域(不含上述一级保护区陆域)。 ( 1)一级保护区 郁江西津坝首上游 3000 米至横县蒙垌水厂取水口下游 300 米水域,沿岸纵深 500 米陆域; 郁江城镇居民饮用水取 水点上游 1000米至下游 100米水域,沿岸纵深 50米陆域。 镇龙江居民饮用水取水点上游 1000米至下游 100米水域,沿岸纵深 50米范围内陆域。 ( 2) 二级保护区 郁江西津坝首上游 3000米至横县蒙垌水厂取水口下游 300米沿岸纵深 2000米陆域(不含上述一级保护区陆域); 郁江城镇居民饮用水取水点上游 3500米至下游 500米水域,沿岸纵深 2000米陆域(不包含上述一级保护区水域及陆域)。 镇龙江居民饮用水取水点上游 3000米至下游 300米水域,沿岸纵深 2000米陆域(不包含上述一级保护区水域及陆域)。 宾阳县 ( 1) 一级保护区 沙江思陇镇政府至清平水库汇合处水域,沿岸纵深 50米陆域; 南河新埠取水口上游 2000米至下游 500米水域,沿岸纵深 50米陆域; 南河城镇居民饮用水取水点上游 1000米至下游 100米水域,沿岸纵深 50米陆域。 ( 2)二级保护区 沙江思陇镇政府至清平水库汇合处沿岸纵深 2000 米陆域(不包含上述一级保护区陆域); 南河新埠取水口上游 4000米至下游 500米水域,沿岸纵深 2000米陆域(不包含上述一级保护区陆域); 南河城镇居民饮用水取水点上游 3000米至下游 300米水域,沿 岸纵深 2000米陆域(不南宁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4 环境现状及环境制约因素分析 18 包含上述一级保护区水域及陆域)。 上林县 ( 1) 一级保护区 清水河及各支流城镇居民饮用水取水点上游 1000 米至下游 100 米水域,沿岸纵深 50米陆域。 ( 2) 二级保护区 清水河及各支流城镇居民饮用水取水点上游 3000米至下游 300米水域,沿岸纵深 2000米陆域(不包含上述一级保护区水域及陆域)。 马山县 ( 1)一级保护区 红水河各城镇居民取水点上游 2000米至下游 300米水域,沿岸纵深 500米陆域; 红水河各支流城镇居民饮用水取水点上游 1000米至下 游 100米水域,沿岸纵深 50米陆域。 ( 2) 二级保护区 红水河各城镇居民取水点上游 4000米至下游 500米水域,沿岸纵深 2000米陆域(不包含上述一级保护区水域及陆域); 红水河各支流城镇居民饮用水取水点上游 3000 米至下游 300 米水域,沿岸纵深 2000米陆域(不包含上述一级保护区水域及陆域)。 隆安县 ( 1) 一级保护区 右江城镇居民饮用水取水点上游 1000米至下游 100米水域,沿岸纵深 50米陆域。 ( 2) 二级保护区 右江城镇居民饮用水取水点上游 3000米至下游 300米水域,沿岸。南宁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