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说明书区域规划(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为 8~ 9t/m 15~ 18t/m 150~ 180t/m2,承载能力多较 强,表明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相当丰富。 5. 生物 1) 植被 区内山林基本为七八十年代后逐渐生长起来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幼林,植被类型主要为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 总体看来除局部地段的采石场、垃圾场造成严重破坏外,幕府山植被尚好,但植物种类不是很多,植被色彩单调,除雪松、黑松、马尾松外,还有盐肤木、黄连木等少量秋色叶树种及结缕草、白茅、芦苇、河八王、野古草、鸭嘴草、狗牙根等水土保持植物,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的植物不多。 从 1999年开始至今,幕燕风景区管理部门对采石场、裸崖进行了植被 恢复的绿化工程,至今已完成了八期,绿化面积达到 万 M2,植物品种达到 70 多种。 2) 动物 常见的野生动物主要有绿啄木鸟、啄木鸟、斑啄木鸟、红嘴蓝鸟、画眉、八哥、大山雀、棕头雅雀、大杜鹃、家燕、金腰燕、黑枕黄鹂、黑卷尾、灰卷尾等。 (二)区域社会经济状况 1. 社会状况 目前幕燕滨江风貌区内共有居民 1809户,合计 4356 人,其中大部分为城镇人口,总计 1535 户, 3661 人,农村户数 274 户,仅 695人。 此外,还有形形色色的进驻企业 20余家。 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权属 1)土地利用现状 幕燕滨江风貌区内各 类土地利用分布较为凌乱,各种厂矿企业、工业、仓储及为厂矿配套的居住用地与山体相互间杂,其中山林绿地和露天矿用地为用地主体,面积约为 公顷,占总面积的 %;工业用地面积 公顷,占总面积的 %,主要包含三部分:东部以新联机械厂和火花塞厂为主;中南部以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和曙光机械厂为主;西部以白云石矿(华宏公司)厂区为主;仓储用地面积 公顷,占总面积的 %,主要有:长航燃料供应基地、燕子矶油库、炸药库等;居住用地除各厂矿配套的居住用地外,还有燕子矶镇燕子矶村、永安村,多为三类 居住用地,面积 ,占总面积的 %。 此外,风貌区内还有城北水厂、烷基苯水厂等的取水口、变电站、铁石岗公墓等市政公用设施用地,面积 公顷,占总面积的 %;冶金技校、南栖厨师培训学校等公共设施用地,面积 公顷,占总面积的 %;几处军事及保安用地 公顷,占总面积的 %。 对外交通及道路用地 公顷,占总面积的 %。 目前用于风景游览的公共绿地仅有 ,占总面积不到 %。 2)土地权属 幕燕滨江风貌区总面积 公顷,其中国有土地 公顷 ,集体土地 公顷,景区地跨栖霞、下关两区。 目前的土地状况是,土地归国家所有,使用权为各家单位瓜分,红线内土地管理权除原白云石矿开采区的生产用地约 133公顷的土地于 2020年 7月 14日一次性移交给南京市幕燕风景区管理处外,其余均不属于风貌区,这对风貌区的建设与管理非常不利。 游人量及经济收入 燕子矶公园年均客流量约在 7万人次,但购票人数只占三分之一,多为持老年证、年卡、军人证的游客。 2020 年公园门票收入为 60万元。 周边各企事业单位及行政村、居民区用地状况 幕燕滨江风貌区周边的企事业单位主要有:白云石矿(华宏公司)厂区、金陵科技学院、新联机械厂、华德火花塞有限公司、城北水厂、上元门水厂、港务一公司、联珠小区、烷基苯水厂、燕子矶中学等(详见附表 1 )。 居住用地主要集中于沿和燕路西侧纵深 500 米的地段内,另有吉祥村、晓庄村及小市街道、五塘村等散乱分布的村镇居民点。 (三) 人文风景资源状况 幕燕滨江风貌区自古以来就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留连忘返的旅游胜地,该区现有省级文物 1 处,市级文物 4 处,其主要资源有:陶行知墓、燕子矶、头台洞、二台洞、三台洞、观音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遇难处、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宏济寺石刻等。 (四)基础设施现状 对外交通 引导游人进入风貌区的主要外部交通是:南边为南京城市快速路 —— 纬一路;东北边为南京城市主干道 —— 和燕路和燕笆公路,使这些道路成为景观路,作为风貌区的景观铺垫,并在这些道路沿线设社会停车点,方便游客来风貌区游览。 到达风貌区 的公交线路主要为 8路车,连接燕子矶和江苏路,平均发车间隔时间为 5分钟;此外纬一路有 5 77 路公交车经过;风貌区西边中央北路有 1 3 69路公交车经过;风貌区北边南京港一公司为 307路公交车终点站,连接上元门与南京河西地区。 区内交通 经过多年的建设,幕府山地区已建成防火道 7800 米。 滨江地带现状道路宽 5m左右,等级低,西段道路雨时泥泞。 给排水及电力电讯情况 目前,幕府山地区的电力电讯设施、给排水设施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排水依靠地形自然排水,排往 北部的北十里长沟。 二、现状分析结果 (一)风 貌区发展潜力分析 交通便利,旅游可及性好 风貌区北靠黄金水道 —— 长江,沿江有码头可直通八卦洲、江心洲。 水路交通十分便利。 公路四通八达,东与沪宁高速公路、长江二桥、绕城公路和 312 国道相接,西与长江大桥相连。 市内交通也非常便捷,西临中央北路,南靠纬一路,东有和燕路贯通。 从市中心到风貌区最北端的燕子矶交通用时少于 1 小时,市内绝大部分人口到风貌区内任一点途中花费时间不超过 2 小时。 风貌区的旅游可及性非常好,适合市民周末的休闲游憩。 与市内其他景区互补性强 燕子矶到钟山风景区的直线距离是 10 Km,到玄武湖 公园 Km,到雨花台风景区 18 Km,到城西沿江风貌区 13 Km,到秦淮河风光带 15 Km,到八卦洲只有 Km,到江心洲 Km。 如果在劳山南侧建一入口,那么到市内其他景区的距离则更近。 和南京市其他同级别的、以南京客源为主的景区相比,具有非常显著的异质性,易形成互补关系,能相互加强旅游吸引力。 南京市的旅游资源多集中在城东、城南一带,且以山体及人文景观为主,而本区滨临浩瀚长江,江边崖陡壁立,两桥卧虹横飞,集山、水、林于一体,为城内观江、亲水、登临胜地,最能体现南京滨江城市特色。 与八卦洲及江 心洲等纯亲水型景区相比,该风貌区集水陆风光为一体,规模较大,且位于主城区内等优势,级别较高,而加强与八卦洲和江心洲之间的旅游联系,会大大增强其整体旅游吸引力。 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燕子矶、头台洞、三台洞在省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知名度,随着风貌区基础建设的日益完善,必将为风貌区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客源。 (二)风貌区存在的问题和规划实施建议 风貌区内自然生态植被破坏严重 由于幕燕滨江风貌区地处多年以来以工业建设为主的城北地区,特别是幕府山地区的开山采石、堆填垃圾等活动,对幕燕滨江风貌区的整体生态环境造成 了严重破坏。 山内矿山采掘剥离对景观的肢解和蚕食、粉尘污染等十分严重。 现在风景资源基础较好的只有幕府山部和中部。 从长江大桥上看幕府山的裸露山体,宛如一段数公里的灰白色斑驳石墙;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沿江优美的自然景观残缺不全;从南京的北大门,人们见到的不是南京的青山绿水,而是千疮百孔的荒山秃岭。 作为 南京 主城绿地系统四大结构绿地之一, 风貌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对幕燕地区的生态植被的保护和恢复,使其更好的发挥生态 屏障的作用。 风貌区内滞留的单位较多,影响风貌区的景观建设。 目前,景区内滞留的单位主要有:白云石矿、 长安汽车公司、曙光机械厂等。 其中白云石矿的东西山头、矿坑、排土场及码头用地,生态恶化,景观极差,将其纳入风貌区,彻底改造恢复生态。 厂区划入风貌协调区范围。 冶金技校、预构件厂、长航燃料供应基地、燕子矶油库、十四化建公司、长安汽车公司、曙光机械厂等单位应择机迁离,其用地划入风貌 区。 风貌区内五塘村、燕子矶村、吉祥村、晓庄村居民点及所属村镇小厂等单位应分类逐步拆迁置换。 铁石岗公墓、炸药库应尽早迁离,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绿化抚育,恢复生态。 风貌区内几处军事及保安用地应与风貌区协调管理,择机迁出。 城北水厂取水口等重要城市 基础设施予以保留,对水源保护区按相关规定控制管理。 风貌区规划范围内原有较多的居民。 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建设适合风貌区特点的居民点系统,分期分批予以整体搬迁。 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的严重不足。 风貌区内部道路等级较低,且各个景点之间的道路没有形成网络,游客大多沿原路返回,且没有游览车接送,对步行游客造成不便,大大降低游客的游兴。 服务设施严重不足,风貌区内仅有劳山水库旁的仙人湖度假村与燕子矶公园的燕江楼两处综合服务设施,制约了游客的数量。 近期除完善现有景点建设外,要重点搞好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的建设,促进 幕燕滨江风貌区的旅游发展。 三、 GIS 分析 规划采用三维 GIS 技术对风貌区山体的地形地貌等规划必须考虑的要素进行系统地分析,作为提高规划科学性的重要手段。 数字高程分析 通过数字高程分析(和三维分析)增强对基地整体的感性认识;增强规划内容的合理性。 山体立面及视觉敏感度分析 利用视觉敏感度分析、山体立面分析为山体的破环程度评估和景观恢复与处理提供理性依据。 可视性分析 利用基地的可视性分析为视线与视域评价、景观布局和景点选址提供有效依据。 坡度与坡向分析 利用坡度与坡向分析为植被规划(包括后 期具体的植被种植设计)、排水规划的可行性提供依据。 阳光及阴影分析 阳光及阴影分析为植物材料的选择及景点设置提供参考。 第二章 景观资源概况与评价 一、景观资源概况 “金陵古佳丽地,而北郊为最”,指的就是幕燕地区。 清初定名的金陵四十八景中幕府山就占六景:燕矶夕照、幕府登高、化龙丽地、永济江流、嘉善闻经、达摩古洞。 这里兼备山、水、林等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具有幽静的山林、宽阔的江面和奇异的地貌景观、丰富的人文景观,为山秀水阔、依山傍水的风景胜地。 (一)自然景观资源 山、洞、石景观资 源 幕燕地区内山体由老虎山、幕府山、劳山、燕子矶、象山等组成,山脉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宽约 ~2 公里。 ( 1) 幕府山 幕府山位于古城南京市西北角的长江之滨,西起上元门附近的老虎山,东至燕子矶,由东北至西南方向延伸,全长约 6 公里,是南京市西北的天然屏障,其山有五峰,各具雄姿。 幕府山主峰偏南,名曰北崮山,海拔高度 205 米,因被开采,现存主峰 米,南侧缓坡徐徐,南朝时是帝王们围猎宴乐的场所。 北坡悬崖陡壁,紧贴长江,山体岩石含有铁、锰、铜之类的成份,造就了幕府山特有的彩色山体。 山的西北侧有两个山峰,夹涧对峙。 “ 幕府登高”的景色集中在五峰中心的中峰,中峰周围深谷幽静,景色怡人,景点颇多,是游览佳地。 临江一侧约五公里的山体悬石,如刀劈斧削,挺拔江滨。 随着季节和天时的变化,有时悬崖削翠,花渡水香,青林蓝天;有时白云绕山,银花细雨,迷漫一色。 沿江一带,洞景也较集中,洞巧石奇,六月寒风,是避暑绝佳胜地。 ( 2) 燕子矶 燕子矶是幕府山东北的一条支脉,其山石壁立江上,三面临空,独兀大江,在长江南岸形成如燕凌空的山崖。 燕子矶是长江风光带上的一颗明珠,她具有山秀、水阔、洞幽、矶奇、亭古的特点。 岩脉峥嵘裸露,大小洞穴、岩龛密布,奇趣无穷。 长江南岸有大小七十二矶,其中南京的燕子矶、安徽的采石矶、湖南岳阳的城陵矶并称长江三大矶。 燕子矶以其娇小玲珑,尤受游人喜爱,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矶”。 清初定名的金陵四十八景中燕子矶就以“燕矶夕照”入选,新金陵四十景燕子矶又以“燕矶临流”入选,她既是水路金陵城风貌的门户,给人第一个直观的美好印象,又是南京城内让人欣赏浩瀚波澜的大江风光的理想景点。 ( 3) 沿山十二洞 幕府山 ,又称岩山, 山阴临江的陡崖之间 , 洞景最为集中。 清阮宗瑗曾写《游燕子矶沿山诸洞记》一文,并给各洞命名,遂有 “沿 山十二洞 ”之谓。 据《南京山水地质》记载 :有头台洞、二台洞、三台洞、观音洞、达摩洞、玉笋洞、鳌鱼洞、猴心洞、水帘洞等。 而《南京园林志》根据阮宗瑗《游燕子矶沿山诸洞记》的记载:有头台洞、吼子洞、 八 仙洞、朝阳洞、 鲤 鱼洞、石来洞、玉笋洞、天台洞、二台洞、达摩洞、仙鹤洞。 如 今 沿 山十二洞很难一一查考,只有头台洞、二台洞、三台洞、观音阁,常有游人攀援观赏。 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