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2课时内容摘要:
碱中和反应的考查。 • ,不正确的是 • • • H+和 OH- 结合生成水 • 检测反馈 自主完成: 解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例如:金属氧化物 +酸 —— 盐 +水 非金属氧化物 +碱 —— 盐 +水 小组讨论: • 考点二:考查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 (黄蜂毒液呈碱性),为了减轻疼痛,可以涂抹下列哪种物质( ) (呈碱性) • ,叫作中和反应,它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 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量 • • • 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 ( ) ,因此有盐和水 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而含氧元素的 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所以有单质 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所以含有氢元素的 化合物一定是碱 B Fe2O3+6HCl=2FeCl3+3H2O KClO KMnO NaOH、 H2SO4 2KClO3=2KCl+3O2↑ HCl、 H2SO4 ( 1) NaOH+HCl=NaCl+H2O (2)氢氧化钠溶液 ( 3) HCl、 NaCl ( 4)红 ,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 13所示。 (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该实验操作是将 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 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 a 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 质为(写化学式)。 ( 4)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 b 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 色。 ,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 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松同学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 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稀盐酸 氢氧化钠 ( 1)你认为他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 理由是。 ( 2)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填写下表: 不正确 如果盐酸滴加过量,滴入酚酞试液也不变色 ,分别是稀 HCl、蒸馏水、 NaOH溶液,可用 加以区分。 中性溶液 (提示: HCl + NaOH=。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2课时
相关推荐
22247。 2 =40 11 =440( cm178。 ) 42 7247。 2 =21 7 =147( cm178。 ) 一面用纸做成的直角三角形小旗,底是 12厘米,高是 20厘米,做 10面这样的小旗需要纸多少平方厘米。 12 20247。 2 10 =12 10 10 =1200(平方厘米) 答:做 10面这样的小旗需要 1200平方
四川地区出现 交子 ——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都市的繁华(临安)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 ‚处处各有茶坊、酒肆、面店、果子、绣帛、绒品、香烛、食米、下饭鱼肉、鲞( xiǎng)铺等‛ —— (宋)吴自牧 《 梦梁录 》 ‚唐都长安坊和市严格分开,店铺商业时间有统一限制。 南宋临安则是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 看了这段材料
一点 very 非常 She is a bit shy Shy, shy, shy, She is a bit shy. clever 聪明的 This girl is very clever. Clever, clever, clever, This girl is very clever. naughty 淘气的 T
合。 ( 三线合一 )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 等角对等边 ) 五 .(等边三角形 )知识点回顾 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 600。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 有一个角是 60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如果一个锐角等于 300, 那么它 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持续的关系,不仅是在知识、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灵上的沟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师要对学生关心、信任、尊重。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教师导入新课的教学语言巧妙合理、生动形象,能充分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触发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 加强学习,不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