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村镇实验学校许亚琼圆的认识内容摘要:
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半径的概念:连接圆心和圆 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现在老师又画了一条线段,大家看看他有什么特点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直径的概念: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画圆 说 了这么多圆,看了这么多圆, 有认识了圆各部分的名称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个圆呢。 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再用手头的物体或工具动手画一画。 (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 教师结合课本上的画法及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的介绍几种画法,当学生说出用圆规画圆时,教师让学生试着自己说说怎么画圆,从而引导学生说出用圆规画圆的几个步骤: 第一、 把 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确定距离)。 第二、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固定针尖), 第三、带有铅笔的那只脚绕点旋转一周(旋转一周)。 并在最后强调用圆规画圆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 旋转圆规时两脚间的距离不能变。 大家学会怎么用圆规画圆了吗。 那现在我们按刚才的步骤分组画一个圆 并在原上标出圆规、半径和直径 认识圆的特征 我们已经认识了圆,知道的圆的圆心,半径,直径,那么,圆有那些特征呢。常村镇实验学校许亚琼圆的认识
相关推荐
系吗。 学生交流中相机总结:( 1)圆的面积是它的半径平方的 3倍多一些。 ( 2)圆的面积可能是半径平方的π倍。 三、 教学例 8。 谈话: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的面积大约是它半径平方的 3倍多一些。 那么圆的面积究竟应该 怎样来计算呢。 我们继续学习。 操作体验:教师演示把圆平均分成 16份,并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再让学生用预先已经平均分成 16份的圆,仿照教师的拼法拼一拼。
的老二说: ‘我不要最长的,也不要根数最少的,但根数要比大哥多,比弟弟的长一些。 ’猴爸爸思考了一下,买来三根同样长的甘蔗,将第一根分了一半给老大,将第二根 平均分成 6段,取了 3段给老三,将剩下的一根平均分成 4段,给老二 2段。 三个猴子高兴极了,都认为爸爸对他最好。 同学们,猴爸爸分得公平吗。 ……公平不公平,学了新课自分明 ”,学生兴趣盎然地步入了新课。 三、让学生自己动手,品尝快乐
越慢。 很自然,学生会想:老师用 的什么诀窍,能被 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教师抓住这一“火候”,启发 导入,从 而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的愤悱境地,引起对新知强烈的探究 愿望,把 学生带入广阔的数学天地。 启趣谈话导入。 就是根据低年级的儿童对彩色图画的敏感, 对小动物的偏爱,制作 一些动画片,为儿 童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同时配上富有启发而有趣的谈话,来提高
故,而实在知新。 如讲“梯形中位线定理 ”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强大的作图、动画、变色等功能,首先复习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引发学生思维,为学习 “梯形中位线定理 ”的证明奠定理论基础,使学生围绕 “三角形中位线 ”的性质进行思考,从而进行类比联系,引入梯形中位线定理。 数学起源于日常生活,而生活实例又生动又具体。 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把比较抽角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能 “看得见,摸得着
的关系。 提出要求: 你能不能用不同的等量关系式将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 学生想到的等量关系式: ① 小雁塔高 度 2 22=大雁塔的高度; ② 小雁塔高度 2 大雁塔的高度 =22。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题目中相关文字下作出标志,并要求学生进行完整地表述 2.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 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 追问
是怎样的。 (先找出数量关系,再设未知量为 x,列出方程,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 你们想自己先试试看吗。 (生尝试练习,两生板演后反馈) 解:设小雁塔的高度为 x米。 2x22=64(数量关系:小雁塔高度的 2倍少 22米 =大雁塔的高度) 2x22+22=64+22(等式的性质) 2x =86 x=86247。 2 x=43 这样就做完了吗。 (还要检验) 如何检验。 (先自己检验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