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村镇实验学校许亚琼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内容摘要:
饼平均分给 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4/3块。 完成板书。 把题目改为:把 3块饼平均分给 5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得多少块。 学生口述算式 提问: 3除以 5,商是多少。 怎样用分数表示。 小组交流。 总结归纳 谈话:请大家观察上面两个等式,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板书课题 被除数247。 除数 =被除数 /除数 提问:如果用 a表示被除数,用 b表示除数,这个关系式可以怎样写。 板书 a247。 b=a/b 讨论: b可以是 0吗。 小结:在除法中,。常村镇实验学校许亚琼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相关推荐
是怎样的。 (先找出数量关系,再设未知量为 x,列出方程,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 你们想自己先试试看吗。 (生尝试练习,两生板演后反馈) 解:设小雁塔的高度为 x米。 2x22=64(数量关系:小雁塔高度的 2倍少 22米 =大雁塔的高度) 2x22+22=64+22(等式的性质) 2x =86 x=86247。 2 x=43 这样就做完了吗。 (还要检验) 如何检验。 (先自己检验一下
的关系。 提出要求: 你能不能用不同的等量关系式将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 学生想到的等量关系式: ① 小雁塔高 度 2 22=大雁塔的高度; ② 小雁塔高度 2 大雁塔的高度 =22。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题目中相关文字下作出标志,并要求学生进行完整地表述 2.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 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 追问
故,而实在知新。 如讲“梯形中位线定理 ”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强大的作图、动画、变色等功能,首先复习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引发学生思维,为学习 “梯形中位线定理 ”的证明奠定理论基础,使学生围绕 “三角形中位线 ”的性质进行思考,从而进行类比联系,引入梯形中位线定理。 数学起源于日常生活,而生活实例又生动又具体。 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把比较抽角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能 “看得见,摸得着
( 3)从这些例子看,怎样的数叫作分数。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把单位“ 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指出: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教学“试一试” 学生在小组内说说上面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各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反馈交流时,教师请学生同桌两人合作回答,一人说分数,另一人说分数单位。 在学生回答分数单位时,课件演示每个图中的一份
A. good friends B. two girls C. two boys D. brother and sister ( ) 4. The children ________ doing their homework. A. aren’t B. isn’t C. don’t D. not ( ) 5. What’s Kate doing? A. She’s doing her
在小组里交流。 揭示概念。 讲述: 1 1 24„„既是 2的倍数,又是 3的倍数,它们是 2和 3的公倍数。 说明: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同样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引导:用 3厘米、宽 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不能正好铺满边长 8厘米的正方形,说明什么。 为什么。 二、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自主探索。 提问: 6和 9的公倍数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