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让学生亲身体验,参与课堂,获取感官认识。 展示:二氧化硫气体 下面我们再往这瓶气体中加入一些水,注意观察。 说明什么。 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板书: 1物理性质 闻气体:刺激性气味 观察,回答: 矿泉水瓶被压扁,说明二氧化硫易溶于水 无色有刺激性性气味,易溶于水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 使用学生熟悉物品进行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过渡: SO2溶于水时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怎么证明。 说明二氧化硫是一种 酸性氧化物。 请一位同学来写一下反应的方程式: 提问:为什么要用可逆符号。 解释:因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的同时,亚硫酸也在分解生成二氧化硫与水,反应是可逆的。 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问题讨论:我们学过的哪些反应是可逆反应。 练习: H2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可逆反应吗。 回答:有,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用 pH试纸(通入石蕊试液中) 因为反应是可逆的 讨论回答: CO2与水 回答:不是,条件不同 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 联系旧知识,形成对比 学以致用 过渡:既然我们得出 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那它会具有什么性质。 请大家完成下列方程式(请同学上台): 培养学生知CaO+ SO2= Ca(OH)2+ SO2= 结论: SO2是一种 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板书: 2化学性质 A.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过渡:我们发现 SO2与 CO2有很多相似的性质,那它有没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呢。 下面。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
、 质疑、讨论 任选一 排 学 生从 后 向 前或 从 前 向后 依 次 类推 检 查 学一、(小组内)预习、质疑、讨论 【预习要求】 第一步,用 45分钟 结合地图册 P72 统揽教材 P68 新工业区第一自然段、案例 4 和 P71 案例 5, 并把基础知识圈点、勾画出来,加强理解。 第二步,用 34分钟,把预习收获落实到配套练习“基础存盘 ”部分 , 以加深印象。 第三步,梳理疑难
SO3+Na2O2 【自我评价】 ,颗粒很小,不易沉降。 它与空气中的 SO2 和 O2接触时, SO2会 部分转化为 SO3,使空气的酸度增加,环境污染更为严重。 其中飘尘所起的作用可能是( ) A.氧化剂 B.还原剂 C.催化剂 D.载体 SO2 生产硫酸,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其原理是( ) A.利用了 SO2的水溶性,将 SO2直接通入水中 4 B.利用了 SO2的氧化性,将
1.黑长尾猴在发现不同敌害时的叫声相同吗。 2.听到同伴的叫声,其它黑长尾猴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3.黑长尾猴为什么要结群生活呢。 学生看录像后,说出动物群体间的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动作、声音,这种交流使群体间保持联系,共同取食和御敌。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明白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性,认识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的延续有重要的意义。 探究蚂蚁的通讯 教师提供资料:观察蚂蚁取食时,一只蚂蚁发现食物
甲基 —3—乙基己烷 ) 若不同 的支链距主链两端等长时,应以靠近简单支链的一端,对主链碳原子进行编号;最简原则 3, 4, 4–三甲基庚烷 4–甲基 –3 –乙基庚烷 [总结 ](1)命名口诀 : 选主链 (长、多原则 ),称某烷; 编号 (近、简、小原则 ),定支链; 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汉字数字 ); 支链位号 (阿拉伯 数字 ) (2)注意:汉字与阿拉伯数字之间 ― — ‖
cm。 平移方格纸中的图形,使 A点平移到 A′ 点处,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并写上一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 解: 如图,在 10 5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单位 1,将△ ABC向右平移 4个单位,得到△ A′ B′ C′,再把△ A′ B′ C′绕点 A′逆时针旋转 90176。 ,得到△A″B″C″ .请你画出△ A′ B′ C′和△ A″B″C″ (不要求写画法)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