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豆米火锅配方及制作技巧解密(调汤工艺、酥肉制作、味碟制作、4大要点掌握)内容摘要:

贵州豆米火锅配方及制作技巧解密(调汤工艺、酥肉制作、味碟制作、4大要点掌握)。 贵州豆米火锅配方及制作技巧解密(调汤工艺、酥肉制作、味碟制作、4大要点掌握) 我们赴贵阳考察,看到贵州豆米火锅非常火爆。 我们立即在当地采购四季豆带回重庆试做。 第一锅豆米火锅做成了一锅浆糊,还非常咸。 经过8次试做,最终攻破难关。 今天我把试做时的失败点拿出来做个解析,希望大家从中吸取经验。 原料: 五花肉5干克,四季豆7500克,猪筒骨5千克,西红柿片1千克。 调料: 砂仁75克,干辣椒20克,八角、鸡精、味精各50克,蒜米250克,盐90克,白糖50克,熟猪油1千克,蒜苗节500克,老姜300克,大葱200克,料酒400克,味碟1个。 制作方法: (1)将猪筒骨入沸水锅汆透后,加25千克清水,入老姜、大葱、料酒,先用大火烧9分钟至锅开,改小火吊至汤成乳白色备用。 (2)将干四季豆米用温开水浸泡(干豆米和水的比例是,将豆米放在锅里,水高出豆米2倍)12小时,中途可换3次水,控干水入高压锅,加清水压1小时,至软糯而不烂,控干水分备用。 (3)将五花肉切成筷子条厚,用四成热熟猪油爆炒至肉呈金黄色,沥油捞出。 (4)锅留底油,烧热后将八角、砂仁、干辣椒炒香后,入蒜米炒香,取一半豆米炒成蓉,越细越好,加原汤调好味,将另一半豆米放在里面翻炒均匀,加西红柿片、蒜苗节,走菜时放入炸好的五花肉即可。 关键: 1、四季豆要先用清水泡涨,去掉原水再压制,可以使豆子软糯适口。 2、注意吊汤时一定先用大火,再用中火,最后用小火吊制,汤色才会呈乳白色。 3、五花肉入锅炸制时,不要过多搅拌,火不宜太大,否则极易糊;但火太小肉不易酥烂。 4、炒香料时最好用小火炒,以免香料发苦。 失败点: 1、汤色不白 我开始试做时将四季豆浸泡后,连同浸泡的水一起煮,煮后还将原汤一起熬,但做出来的汤料始终是咖啡色的。 但贵州厨师熬制的汤是奶白色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后来我试了三次,将原汤减半,加水熬制,结果汤变成红色的了,有一次,助手把工序弄错了,把泡豆米的水给倒了,还另加了清水,颜色就变淡了。 这下我明白了,于是就在泡四季豆时分3次换水,把水的颜色尽量换淡,煮好后控尽水留豆米,这样做出来的汤色就白了,原来四季豆的皮是红色的,如果不换水熬制,出来的颜色绝对不会变白。 2、豆米不烂 试制过程中,最令我头疼的是四季豆米始终都不烂,我先用微火煮3个小时,豆米一半成泥了,另一半还是整颗粒的。 后来我换高压锅压制,虽然豆子都成泥状,但火锅吃到最后,汤底很容易发懈。 而在贵州试吃时,豆米汤底吃到最后都是浓稠、沙沙的口感。 后来我将豆米一半在锅里炒烂,在走菜的时候再放另一半,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烂的一半在上桌的时候,客人可以先喝汤,会感觉汤浓入味。 二是另一半在煮的过程中自然就烂了,而客人吃到最后 还会感觉汤浓而不稠,还非常得饱腹。 只要汤熬好变白就可以,不需要太浓,因为豆米炒好后加汤自然就浓了。 3、肉味不香 在贵州考察时,豆米火锅里的酥肉特别酥香,却不油腻,有些腊肉的口味,但又不像烟熏过的,我不敢确定到底用的哪种肉。 第一次试制,我选用了腊肉,但出来的汤味全变了,而且表面飘着大量油花,肉是软塌的;第二次试制,我选用了烟肉,虽然炸制后比较香,但熬煮后却失去了肉香味。 后来我改用五花肉,放入炙好的锅里爆炒,把肥油炼出来后,肉自然呈金黄色,这样做酥肉色泽好看,肉香不腻。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开始试做时大蒜加多了,熬出的汤料全是大蒜味,所以大蒜不要太多,增香但不要压住其他味。 4、味碟不合本地口味 为了迎合本地口味,在味碟上我也加以调整。 这款味碟不是一般的油碟,也不是所谓干油碟,是用干辣椒和青辣椒,突出辣而不燥,又具清香的口味。 以10份量为例,制作如下: 1将青美人椒40克去籽,干炒至皮酥时,放少许油再煸炒至出香,控油捞出后备用;再将 10克大蒜用四成热油炒至金黄色,控油捞出,同美人椒用刀斩细;再将15克干辣椒去籽后,小火炕至虎皮色,晾凉后用手搓细后备用。 2再将菜子油50克烧至六成热,浇淋在斩碎的辣椒、大蒜末中,边搅边淋,待出香味后,入味精5克、家乐辣椒酱10克、胡椒1克、白糖2克,香料粉、盐各3克调好味,撒香菜末5克即可。 关键: 炒青美人椒时火不要太大,油不要太多。 炕干辣椒不要放油,有油则不酥烂,香味减少,色不好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