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设计与反思内容摘要:
现(可以直接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然后添上 “ %” 就可以了)。 (二)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 我们已经学会了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那么百分数怎样化成小数呢。 出示例 2:怎样把百分数 27%、 135%化成小数呢。 请同学们从右往左观察一下例 1中的三个例子,想一想,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应怎样做。 请同学们试一试。 根据学生的尝试练习的反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做法: ( 1)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数的形式,再利用分数与小数的互 化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即: 27%=1027=。 ( 2)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直接用 27除 以 100,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 ( 3)也可以像刚才那样把小数转化成百分数一样,把百分数转化成小数时,可以直接把 “ %” 去掉,然后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135%化成小数是多少呢。 (让学生说一说互化的过程) 请同学们想一想:去掉了 “ %” 意味着什么。 要想大小不变该怎样做呢。 做一做:(第 80页做一做的第二小题)说出转化的方法, 再看看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怎样能很快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呢。 归纳总结: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 “ %” 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板书: 百分数 去掉 “ %”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小数 归纳法则: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结合板书说一说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可以直接把小数点向右移动。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相关推荐
体会盘古顶天立地的巨人形象。 “倒”体会盘古舍己为人、勇于献 身的精神。 “不知过了多少年”做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 理解:“一丈”(学生、教师结合生活实际说) 师声情并茂地叙述:第一天,天上升一丈,地下沉一丈,盘古长了两丈。 第二天,天又上升一丈,地又下沉一丈,盘古又长了两丈„„第三百六十五天,天再次上升一丈,地再次下沉一丈,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据说盘古身体长到九万里长,成了巍峨的巨人。
有疑义,看图即一目了然。 判断中间一组直线不相交也不会有困难,生活经验告诉他们划分直跑道的线都是直的,线与线是不会相交的。 判断右边一组直线时会有争议。 图上仅画出了 两条直线的一部分,表面上看它们似乎没有相交。 从直线概念上想,它们都是无限长的,只要再延长一点就相交了。 教学 “垂直 ”概念,建立在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的体验上。 学生发现两组直线都相交成直角是逐渐深入的过程
,这两根相交的纸条就可以转动了,请同学们转动纸条,你又有些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的发现包括:( 1)这些纸条是绕着交点转动的; ( 2)随着转动,角的大小要起变化。 教师:我们重点看一看这些角是怎样变化的。 你能将其中的一个角转为直角吗。 学生转动后,让学生在台上展示 .,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发现一个角成直角时,其他三个角也是直角。 教师:这个结论正 确吗。 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边比一比。
7 = 提问: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是什么。 (口答) 3 、 出示 课题和 学习 目标。 二 、 自主探索 独立完成 独学 例 3 并思考: 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要把百分数化成分母是 ( ) 的分数 ,再 化 成最简分数;分子是小数的,应当运用分数的 ( ) ,把分子分 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使分子变整数,然后再化简。 完成第 81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小结:课文的题目是《白 桦林的低语》,仅仅是写白桦林吗。 如果不是,还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我们下节课再一起讨论,一起交流学习。 六、布置作业: 积累文中好词好句。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作者来到大兴安岭,认识了淳朴而可爱的看林人,并被他的事迹所感动。 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的高尚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