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作技巧内容摘要:

下面我们来看几种不同作用的“题记式”开头:173。 1。 揭示题旨173。 红,一种鲜艳的颜色。 红,一种神圣的象征。 红,是国旗上庄重的色彩。 红,是少先队员火红的领巾。 红,也可以是一点点。 红,可以是一片片。 红,是一种提醒和标明。 红,是一种热情与温馨。 红,她代表捐献箱上的爱心。 红,她代表奥林匹克的精神。 红,是理想是希望是成功。 (题记) 这是湖北荆州的一篇优秀中考作文《为了心中的那抹红》的开头段,题眼中的“红”究竟指什么,作者先在题记中将其内涵揭示出来,它留给人们的是一种语言的华丽美,结构的整饬美,语势的遒劲美,因此得到了阅卷老师的赞赏。 173。 人生的高度,不 是取决于身高的多少,而是在于人生价值的体现;心中的阳光,不是取决于阳光的照耀,而是在于心灵阳光的释放。 (题记) 173。 这是湖北荆州的一篇优秀中考作文《为了心中的阳光》的开篇,它用题记阐述了“人生价值”与“心中的阳光”的哲理内涵,让人耳目一新。 173。 人生旅途中,你苦苦追寻着生命的色彩。 蓦然回首的一刹那,你才发现,答案原来是丰富多彩的。 (题记) 这是上海市的一篇优秀中考作文《我眼中的色彩》的开头,其题记主要起到启下作用 ,它用清丽优美的语言自然过渡到了主题的“丰富多彩”,即色彩,给人一种和谐美。 173。 当然,题记的作用远不止这三种,还有总括全文内容的,交代写作缘由的,引起读者思考的等等。 总之,它是一道亮丽的屏障,一定得精心打造,方能使文章增色添彩。 173。 (三)引 化经典,增添文采173。 考场作文开篇引用或化用经典诗词、歌词、名言、警句等,它不但能使习作文采摇曳,还能彰显考生丰富的积累与才气,这样会使文章大大升值。 173。 例 1 著名诗人鲁藜说过:“把自己看作是泥土吧,老是把自己看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 ( 湖南常德中考优秀作文《你还会骄傲吗。 》 )173。 考生引用名人的话语,既富哲理,又有权威,能使文章增加厚重感。 173。 例 2 福建南平中考优秀作文《为自己鼓劲》 )173。 考生引用萧亚轩的流行歌曲《我要的世界》中的歌词来点缀篇首,它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其导入主题如行云流水般酣畅。 例 、雨声、开考铃声,声声入耳;沉着、冷静、稳重下笔,牢记在心。 ( 广西桂林中考优秀作文《为了那颗感恩的心》 )173。 考生化对联来打造开头,语言幽默诙谐,有一定的趣味性。 173。 (四) 设置悬念,平添魅力173。 在文前设置悬念,能高度引起他人的注意力,也会让你的文章魅力无穷。 这种写法往往充盈着迷人的色彩。 173。 例。 她给我递来一张纸条,我紧紧地攥在手里,心在怦怦直跳 ,脸也在开始发烧。 我不敢正视老师,只是垂着脑袋,佯装看着课本思考问题„„ ( 湖北荆州市中考满分作文《为了心中的那句箴言》 )173。 “她”给我递过的纸条的内容是什么。 为什么让“我”这么紧张。 这就是考生在开头设置的悬念。 读者可能这么认为,女生递过的可能是情书,于是一定要迫不及待地看下文。 可直到文章结束解开悬念,原来是一条勉励“我”的箴言。 这样就给文章增添了几分吸引力。 173。 (五) 落笔设问,引人思考173。 有不少考生往往在开篇提出一个问题,有时是疑问,有时是反问,以此来引起他人的思考,给文章增添磁力,这种写法也十分精妙。 173。 例 1 生命的颜色是什么。 173。 哥伦布说:是蓝色,我的一生都与大海为伴,蓝色是包容,是博大。 173。 袁隆平说:是绿色,五十个春秋,我躬耕与陇亩,绿色,是奉献,是希望。 173。 南丁格尔说: 是白色,我披着一袭白衣呵护生命,白色,是关爱,是责任。 173。 海伦凯勒说 :是黑色,我在黑暗中勇敢地生活,黑色,是不屈,是奋发。 173。 列宁说:是红色,我的一生都是在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红色,是战斗,是理想。 173。 其实,每一个人对色彩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色彩。 从出生那一刻起,我们就开始为生命涂色。 173。 这是优秀作文《 生命的色彩》的开头173。 这是利用设问的手法来开篇的,第一句“生命的色彩是什么。 ”设问引人思索,后面回答又让人耳目一新,这样就达到了出奇制胜的写作效果。 173。 例 ?173。 我似乎看不见你 ,看不见你的那双一触即碎的眼睛 ,看不见你如蜡像般雕琢精致而苍白的面庞 .因为我知道 ,这已不再重要 .( 江苏中考优秀作文《你在我心里》 ) 173。 (六 .) 排比前列 ,语势劲美173。 很多考生使用修辞手法 打造 凤头 ,特别是使用排比来营造气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