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顾永红内容摘要:
)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 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 1毫米。 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 1 厘米平均分成10 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 1 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然 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 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 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毫米。 (教师准备 1 分硬币、电话 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 1毫米”的体验。 )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 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 (学生举例,教师提供。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顾永红
相关推荐
秉承优良传统,以弘扬民族文化,维护悠久历史为前驱,以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发扬水墨丹青国粹风采为目的。 通过社团活动,构建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陶冶道德情操,涵养艺术情趣,提高科学素养, 充实课余生活,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总结 ]实验室装配仪器的原则一般是: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所以先固定酒精灯和试管,然后放置水槽。 物质加热一般是先均匀,后集中。 “均匀”指先预热,“集中”指对准有药品的部位加热。 气体收集有两种方法,不易溶于水的采用排水法,易溶于水的采用排气法。 采用排气法应根据密度来决定瓶口向上或向下。 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收集氧气还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 这了便于记忆,
术的热爱;使学生认识了民间剪纸艺术,学会了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 手能力。 通过本次 剪纸比赛 培养 了 学生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开发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手、眼、脑的灵活性,使剪纸活动更上一个新台阶。 针对本次的剪纸比赛 ,我
厘米。 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在刻度 0 到刻度 1 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 1到刻度 2是几厘米。 数一数,在刻度 3 到刻度 4 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这就是说, 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得出: 1 厘米 =10 毫米 ( 3)教师让学生量一量 1 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 1 毫米。 量完后教师说明: 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 1毫米。 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
线段中点。 (学生先折、师生交流) 目的: 经过师生交流 并归纳出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比较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 更能加深学生的体会,并顺利引出线段中点的定义,练习有助于巩固方法。 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体会方法的获得过程, 同时 可以巩固对表示方法的掌握。 教师应关注全体学生、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让他们广泛 参与 、积极主动的学习。 效果: 面对老师的提问,有些学生会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