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厘米。 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在刻度 0 到刻度 1 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 1到刻度 2是几厘米。 数一数,在刻度 3 到刻度 4 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这就是说, 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得出: 1 厘米 =10 毫米 ( 3)教师让学生量一量 1 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 1 毫米。 量完后教师说明: 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 1毫米。 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 1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 1分硬 币,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 缝,它的长度大约是 1毫米。 教师指出:银行卡的厚度大约是 1毫米, 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 1毫米。 ( 4)教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几毫米 / ( 5)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 “ 毫米 ” 作单位。 ( 6)小组合作,每位组员挑一样身边的实物,量一量它的长度。 汇报 ( 7)共同完成书 P22 页(让。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
术的热爱;使学生认识了民间剪纸艺术,学会了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 手能力。 通过本次 剪纸比赛 培养 了 学生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开发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手、眼、脑的灵活性,使剪纸活动更上一个新台阶。 针对本次的剪纸比赛 ,我
)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 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 1毫米。 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 1 厘米平均分成10 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 1 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然 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 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秉承优良传统,以弘扬民族文化,维护悠久历史为前驱,以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发扬水墨丹青国粹风采为目的。 通过社团活动,构建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陶冶道德情操,涵养艺术情趣,提高科学素养, 充实课余生活,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线段中点。 (学生先折、师生交流) 目的: 经过师生交流 并归纳出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比较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 更能加深学生的体会,并顺利引出线段中点的定义,练习有助于巩固方法。 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体会方法的获得过程, 同时 可以巩固对表示方法的掌握。 教师应关注全体学生、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让他们广泛 参与 、积极主动的学习。 效果: 面对老师的提问,有些学生会觉得
的课件),图上有许多平面图形,今天就 和他们一起 来比较这些图形的面积。 (板书:比较图形的面积)。 (二)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自主探索图形面积的关系(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观察比较这些图形的面积的大小,想一想,可以怎样比较。 同学们可先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比较面积的大小的。 生 1: 1 号和 3 号图的面积相等
:( 8∶ 4 2∶ 1) 8∶ 4 这个比的前项和后项除公因数 1 外,有没有别的公因数。 2∶ 1 这个比的前项和后项除公因数 1 外,有没有别的公因数。 像 2∶ 1 这样 的整数比除公因数 1 外,没有别的公因数,我们把它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 在这里我们简称为:最简比。 ) 板书:最简比 (前、后项公因数只有 1) 师: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即:最简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