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空气(2)内容摘要:
倒流。 为什么。 4. 打开止水夹后看到的现象是 由该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 5. 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该气体 (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 练一练 某班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课题1空气(2)
相关推荐
产物不同 ⑴ 碳的可燃性 —— 碳的化学性质 练 习 ⒈ 6 g碳和 18 g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是( ) 、 O2 、 CO2 、 CO C + O2 CO2 点 燃 12 32 6 16 < 18 分析: 由此可以得出:反应时 氧气充足 ,生成物只有 CO2, 反应后还有剩余的 O2。 碳的化学性质 为什么要加铁丝网罩。 说明生成了什么物质。 说明生成了什么物质。 ⑵
2 + CO2 = CaCO3↓+ H2O。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1.温室效应的危害: ⑴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沿海城市。 ⑵由于气温的升高,水分蒸发加快,气候干燥,加快土地沙漠化,导致农业减产。 ⑶矿井、菜窖、没有开发的山洞等地方,二氧化碳浓度过大时,会使人呼吸困难,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 2.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 ⑴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可采取的措施是
: 含杂质的镁条 3g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 4g氧化镁,则镁条中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Mg: 24 O: 16) 例 把 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
联系 : 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 一定 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但物理变化过程中 不一定 发生化学变化。 判断物质变化的类型不能单单依据是否有明显的现象,而应该看 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 有些化学变化是没有明显现象的,如一些中和反应;物理变化也可能产生明显的现象,如氧气液化时变成淡蓝色、电灯通电时发光且放热。 注意 ,这种 变化是 ( ) ( ) D C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物质在 化学变化
带有刺激性气味的银鱼可能受到甲醛等化学物质的污染。 三摸:正常的银鱼身体十分柔软,手指挤压时鱼肉易破 碎;含有甲醛的银鱼身体会变硬,轻轻挤压时象橡皮筋 有弹性,稍加用力,鱼体易发生断裂。 糖类 油脂 种类 每克完全氧化放出热量 主要食物种类 对人体作用 淀粉:( C6H10O5)n 蔗糖: C12H22O11 葡萄糖: C6H12O6 油:液态的植物油 脂肪:固态的动物油 谷类:米、面等 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