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一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回顾旧知 导出公理 ; 第二环节 : 折纸活动 探索新知 ; 第 三 环节: 明晰结论和证明过程; 第 四 环节: 随堂练习 巩固新知; 第五环节: 课堂小结 ; 第 六 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回顾旧知 导出公理 活动内容: 提请 学生 回忆 并整理已经学过的 8 条基本事实中的 5 条 : ,如果同位角相等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 ,同位角相等 ; ( SAS) ; ( ASA) ; ( SSS) ; 在此基础上回忆全等三角形的另一判别条件: 1.( 推论 ) 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 ,并要求学生利用前面所提到的公理进行证明; 形的性质。 活动目的: 经过 一个暑假,学生难免有所遗忘,因此,在第一课时,回顾有关内容,既是对前面学习内容的一个简单梳理,也为后续有关证明做了知识准备; 证明这个推论, 可 以让学生熟悉 证明的 基本要求和步骤,为后面的 其他 证明做 好 准备。 活动效果与注意事项 :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一般都能得到该推论的证明思路,但由于有了一个暑假的遗忘,可能部分学生的表述未必严谨、规范,教学中注意提请学生 分析条件和结论,画出简图,写出已知和求证,并规范地写出证明过程。 具体证明如下: 已知: 如图, ∠ A=∠ D,∠ B=∠ E,BC=EF. 求证: △ ABC≌△ DEF. 证明: ∵∠ A=∠ D,∠ B=∠ E(已知) , 又 ∠ A+∠ B+∠ C=180176。 , ∠ D+∠ E+∠ F=180176。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176。 ) , ∴ ∠ C=180176。 (∠ A+∠ B), ∠ F=180176。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