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复习课内容摘要:

位置发生了变化,相对树木是运动的, B选项错误;司机相对于车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相对车厢是静止的,C选项正确;司机相对于房屋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相对房屋是运动的, D选项错误 .故选 C. 典型示例,抽取规律 【 名师点拨 】 结合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只要判断所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如果变化了,他就是运动的,如果没变化,就是静止的 . 变式题 2 2020年 6月 11日,我国实施了“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载人交会对接,对接后若说“神舟十号”是静止的,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 “ 神舟十号”相对于地球是 的 .(选填“运动”或“静止”) 天宫一号 运动 【 解析 】 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十号”是静止的,而以地球为参照物,“ 神舟十号”是运动的,故“神舟十号” 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 典型示例,抽取规律 类型三 与 相关的计算 tsv【 解析 】 已知短跑时的路程为 50 m, 所用时间为 8 s,由速度公式 得平均速度为 m/s。 骑自行车的速度 18 km/h=5 m/s,所以短跑的平均速度大于骑自行车的速度 . tsv【 名师点拨 】 解此类题的关键在于 ( 1) 看清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量 ;( 2) 看各物理量的单位是否统一 ; ( 3) 结合对应的公式或变形公式代值求解 . 典型示例,抽取规律 类型三 与 相关的计算 tsv例 3 小芳骑自行车上学的速度是 18 km/h,她在 50 m短跑的体育测试中成绩是 8 s, 跑完 50 m的平均速度是 m/s,这个速度比她骑自行车上学的速度 . 快 【 解析 】 已知短跑时的路程为 50 m, 所用时间为 8 s,由速度公式 得平均速度为 m/s。 骑自行车的速度 18 km/h=5 m/s,所以短跑的平均速度大于骑自行车的速度 . tsv【 名师点拨 】 解此类题的关键在于 ( 1) 看清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量 ;( 2) 看各物理量的单位是否统一 ; ( 3) 结合对应的公式或变形公式代值求解 . 典型示例,抽取规律 变式题 3如图 4所示的是 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st图 像,则 v甲 = m/s,甲物体以此 速度运动 20 s通过的路程是 m. 50 【 解析 】 题图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路程 ,据图像能看出,甲、乙的图像都是直线,所以甲、乙做匀速直线运动,对于甲来说,在 4 s所走的路程是 10 m,所以甲的平均速度是 若甲以上述的速度 行驶 20 s,所走的路程是 s=vt= m/s 20 s=50 m. ;s/ m10  tsv典型示例,抽取规律 28 实验突破 实验 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命题点: ( ) . . ( 读数时要注意找准位置 ) . ( 应使斜面倾角小些, 车从斜面顶到底的运行时间长,便于测量时间 ) . ( 获得动力是靠斜面 来实现,金属片是确定终点在同一位置 ) . . . tsv实验突破 例 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实验室做 “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 的实验,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 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 A、 B、 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 “ 小时 : 分 : 秒 ” ) (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 . tsv 2020/12/31 实验突破 (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其目的是: ____ (选填 “ 缩短 ” 或 “ 增长 ” )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金属片的作用是 . (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一定要注意 在释放小车的同时开始计时,到碰到挡板的同时停止 计时 .如果让小车过了 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 AC段的平均速度 vAC偏 (选填 “ 偏大 ” 或 “ 偏小 ” ). ( 4)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vAC= m/ 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 则小车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