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诗词曲五首上课版内容摘要:

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经:经书。 干戈寥落:武器兵源不足。 寥落:不足。 四周:四年。 风飘絮,雨打萍:风中柳絮,雨中浮萍。 同样比喻国家和自身摇摆不定。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前两个“惶恐”“零丁”:地名。 后两个“惶恐”“零丁”:表心情。 丹心: 1,不投降卖国; 2,爱国之心。 汗青:史书。 1, 2:写诗人寒窗苦读考上功名,进入仕途;还写了诗人起兵抗元的经历。 3, 4:写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5, 6: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担忧和对自身处境的忧虑。 7, 8:表现他宁死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英雄的气节。 小结:《过零丁洋》一诗,整首都把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是在叙事,还是在抒情,让人分不清哪些是叙事,哪些是抒情。 叙事抒情两者交融,浑然一体,从而更深一步地将诗人那一腔爱国热情抒发出来,最后达到了感情的炽点。 步入仕途 起兵抗元 国家危难 命运艰辛 比喻 形势险恶 境况危苦 对偶 舍生取义 名垂青史 叙事 抒情 追忆 抗元经历 ,表现 忧国之痛 和 以死明志、为国捐躯 的豪情壮志 知识拓展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范仲淹 《 岳阳楼记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曹植 《 白马篇 》 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 —— 唐 柳宗元 《 韦道安 》 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 明 于谦 《 立春日感怀 》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 清 谭嗣同 《 狱中题壁 》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 清 徐锡麟 《 出塞 》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 秋瑾 爱国诗词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 陆游 《 金错刀行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宋 李清照 《 乌江 》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它 始于梁代 , 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 (唐玄宗年号 )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 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 唐代,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被视为诗余小道。 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艺术长处的人,如白居易、刘禹锡等人才写一些词,具有朴素自然的风格,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以脂粉气浓烈的祟尚浓辞艳句而驰名的温庭筠和五代“花间派”,在词发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 而南唐李后主被俘虏之后的词作则开拓一个新的深沉的艺术境界,给后世词客以强烈的感染。 到了宋代,通过柳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尽管词在语言上受到了文人诗作的影响,而典雅雕琢的风尚并没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间风格。 而词的长短句形式更便于抒发感情,所以“诗盲志,词抒情”的这种说法还是具有一定根据的。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 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 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 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 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从我们今天读者的情趣来看,象“大江东去”之类的豪放派的作品更易于接受。 词大致可分 小令 (58字以内)、 中调 (59一 90字 )和 长调 ( 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 240字 )。 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 单调 ;有的分两段,称 双调 ;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词有词牌。 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 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走近苏东坡 苏轼: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 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后以作 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 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 时追谥 文忠。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少数诗篇 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 词开豪放一派 ,对后代很 有影响。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擅长行书、楷书, 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 诗文有《东坡文集》等。 【作者简介】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 作本词的 时间 和 目的。 当时苏轼任密州太守, 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 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 望 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 题解及写作背景 ——水调歌头,是 词牌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