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创造教育应当确立和强化的几种观念内容摘要:

言具有准确、抽象、简炼和符号化等特点.它的准确性可以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品格,它的抽象性有利于学生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的培养,它的简炼和符号化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概括事物的 规律,也有利于思维.一个公式、一个图形胜过一打说明,符号公式的和谐与简洁美,有利于学生记忆、有利于分析问题、有利于计算和逻辑论证.如学习复数时, “1<|z| ≤2 ”所表示的意义,若用日常语言说明就较麻烦,而懂数学语言的人一看就知道是表示什么.再如用维恩图表示集合间的关系,使抽象问题变得形象直观,有利于学生掌握其内在联系. 学生语言的发展就是思维的发展.一个人没有很好的数学语言能力,就不可能有很好的创造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教学就是传播数学语言,要把数学当作一门特殊的语言来研究,要确立数学语言培养的观念.在 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形成,重视数学语言与日常语言间的转译,重视符号图式的表示和运用以及知识网络纵横交错的联系.如会用符号语言列方程解 应用题 ,会用函数语言描述运动模型,会用逻辑语言论证,会用计算机语言 指导计算.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不重视数学语言培养的现象,如有的学生对数学问题表述不清、认识模糊,这一问题较为严重地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用数学语言分析和解决量与空间形式方面的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数学创造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非智力因素培养 非智力因素对创造活动起着促进或阻滞作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顽强的意志能促进数学创造,甚至可以弥补智力上的不足;而不良的态度和习惯则会阻碍和干扰数学学习和创造.许多人有较好的智力因素和学习条件,但没有成才,究其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 很好的发展.一个人的创造素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智力因素承担着加工和处理知识信息的任务,非智力因素在创造过程中起着动力性作用.从培养人才来看,只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才会产生高的创造效应. 可喜的是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的现象.用纪律、分数、名次、向家长告状等简单方式来代替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教育工作,甚至只管 “教书 ”,不管 “育人 ”,不注重数学教学的教育功能,不注意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