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强再别康桥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写水草,显现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态。 这种“自在逍遥”的安闲,本是写人之词,用 来写水草,又更显生动、形象。 “油油的”“招摇”:“油油”是光润的样子,水流的样子,和悦的样子。 用它修饰“招摇”,不但增强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还使我们想起了水草得以“招摇”的河水:微风轻拂,水波轻涌,水质清澈,那些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随微波来回轻摆,自在安闲。 这是怎样一幅美景啊。 提问: 青荇:但这里的青荇,只是再普通不过的水草,而且还是在烂泥上,为什么徐志摩却愿意做这样的一条水草。 水草是油油的,让你直觉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招摇一词表现了水草的快活与轻松。 这种水草在柔波里招摇的意象,是诗人对自己在康 桥幸福生活的隐喻。 也是诗人无拘无束的生命追求与美的精神的吐露和象征。 潭水:榆荫下的那一清泉叫拜伦潭,杰出的浪漫主义大诗人拜伦就在这里绽放理想。 年轻的徐志摩也就在这里成为拜伦思想的追随者和崇拜者。 他那对“爱、自由和美”的追求不正象天上的虹霓一般美丽,沉淀在潭水中,幻化成彩虹似的梦。 作者 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 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 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 千锤百炼之功。 和同学们一起饱含深情地朗读前四节 4 接下来在第 6 节,诗人接着梦的出现,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抒写梦的追寻与离别的静默。 借用“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只长篙”,“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三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 康桥的美景挑逗起诗人想在康河里“寻梦”“放歌”的强烈冲动。 提问: 但在青草更青处,诗人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那又是为什么呢。 注意结合婚姻生活 1920 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 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 1920 年, 24 岁的徐志摩来到康桥,度过了他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岁月。 在康桥,他有过与秀外慧中、一代才女林徽音的美丽爱情,因此而萌发了汩汩诗情; 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林徽音的相关图片 爱情在康桥回忆中复活,诗人几乎要泛舟河上,去追逐那些个愉快的日子,然而, “此情可待成追忆”,片刻的遐想更激起了诗人的苦涩与怅惘。 诗人不得不离开了,他不愿惊醒一切,他要把这座感情的伊甸园永远地臧在心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