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内容摘要:
石的谈判。 1949年 4月 21日部署渡江战役 邓小平一生崇尚简朴,反对讲排场,反对烦琐哲学。 在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指挥千军万马,他始终没有私人秘书。 解放后直到 ‚ 文革 ‛ 前的 17年间,他也只有一个秘书。 对邓小平来说,人不在多,有效率就行;话不在多,管用就行。 主政大西南的邓小平 20世纪 50年代初期,邓小平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 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合影。 右起:邓小平、贺龙、熊克武、龙云、王维舟、刘文辉。 1951年 4月,邓小平和重庆各界群众欢迎以阿沛 阿旺晋美(前左一)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途经重庆前往北京。 1952年 8月 1日,朱德和贺龙(中)、邓小平(左)在北京出席全军第一届体育运动大会开幕式。 建国初期,邓小平就用 90万、 6000万和 60万三个数字概括了西南地区的形势和任务。 1950年 1月 8日,第二野战军举行完进入成都的入城仪式后,邓小平就感到部队的思想、主要是团以上干部的思想,有必要加以提高。 部队打了胜仗,进了城,建立了政权,是不是就可以放心睡大觉、尽情享受胜利果实了呢。 会议一开始,他就向大家提了一个问题: ‚ 西南的仗打完了没有。 ‛ 干部们面面相觑,不知邓政委此问何意。 西南已经解放,敌人已经被消灭,只剩下零零星星的若干土匪,难道政委是指这个仗还没完吗。 在这些南征北战的军人们看来,对付这些土匪,等于牛刀杀鸡,不好意思说是什么打仗了。 就在干部们的思索中,邓小平分析道,西南现在面临着 90万、 6000万和 60万三大任务。 90万,是指要把战争中投诚和俘虏的 90万国民党部队改造成人民的军队; 6000万,是指西南地区7000多万人口中,有 6000多万是我们要依靠的人民群众,要组织他们实行土改,发展经济; 60万,是指在西南的 60万人民解放军,要把战斗队变为工作队,创造和建设一个新的大西南。 面临着这样重大的任务,怎么能说仗打完了呢。 三个数字,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西南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给干部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十年后,有些干部还记得当时的情景。 五十年代初期,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区政治委员的邓小平。 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时的邓小平 1954年 9月,邓小平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 图为毛泽东签署的任命邓小平为国务院副总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命通知书。 1954年 6月,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邓小平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作国家预算草案的说明。 1956年 9月 15日至 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这是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邓小平与贺龙在人民大会堂( 1960年) 邓小平、李富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 1959年) 1958年,邓小平在北京。 1962年 10月 1日,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三周年。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在天安门城楼上。 邓小平和彭真在一起( 1960年) 毛泽东、朱德、邓小平、彭真、郭沫若(左五)在大会主席台上( 1961年 6月 30日) 周恩来、邓小平、贺龙和少年儿童在一起( 1961年) 1963年邓小平和周恩来在天安门城楼上 1963年 7月,邓小平同志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同苏联共产党代表团谈判,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同志到首都机场送行。 1963年 7月 21日,邓小平在首都机场受到毛泽东等领导同志的热烈迎接 我一生中最痛苦的当然是 ‚ 文化大革命 ‛ 的时候。 其实即使在那个处境,也总相信问题是能够解决的。 前几年外国朋友问我为什么能度过那个时候,我说没有别的,就是乐观主义。 1973年周恩来总理病重,把我从江西 ‚ 牛棚 ‛ 接回来,开始时我代替周总理管一部分国务院的工作, 1975年我主持中央党政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整顿措施,每整顿一项就立即见效,非常见效。 这些整顿实际上是同 ‚ 文化大革命 ‛ 唱反调,触怒了 ‚ 四人帮 ‛。 他们又一次把我轰下台。 ——邓小平 1969年,邓小平被送到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 图为邓小平和夫人卓琳、继母夏伯根在江西住地合影。 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 从1969年 11月起,邓小平和卓琳在这里劳动了三年多的时间。 对于毛泽东超人的胆略和伟人的气概,邓小平是深深折服的。 即使后期,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做法和思想上与毛泽东产生了一定的分歧而遭到‛四人帮‚的冤屈和迫害,他对毛泽东的敬重是从未改变过的。 他对毛泽东的感情,是发自内心的,是质朴的,对毛泽东的认识,是有分析的和清醒的。 他在复出后,只是抓紧每一分钟进行整顿,而非为个人成败,利益斤斤计较。 其胸怀之广大,可见一斑。 1974年底,毛泽东和邓小平亲切握手。 毛泽东称赞邓小平 1975年 邓小平在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 1975年,邓小平负责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工作,那是什么样的年代啊,‚ 文化大革命 ‛ 的动乱还在继续,对各项工作的整顿正在邓小平的心中酝酿,极左路线和教条主义正在横行, ‚ 四人帮 ‛ 的许多文章动辄引经据典,空话、废话、假话连篇累牍,在这样的背景下,要说的话很多很多,要讲的道理很多很多。 但是,邓小平主持起草的报告只有 5100字,却把要讲的 ‚ 实现四个现代化 ‛ 的中心意思表达的清清楚楚,也照顾到了方方面面。 这是邓小平惟一一次亲自负责起草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是新中国历史上字数最少的政府工作报告。 1974年 4月 10日,邓小平在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发言,阐明了中国的外交政策,并庄严宣布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做超级大国。 1977年 2月 7日,华国锋公开提出坚持 ‚ 两个凡是 ‛ 的方针。 是日,《 人民日报 》 、 《 红旗 》 杂志、《 解放军报 》 以 《 学好文件抓住纲 》 为题发表社论,首次在全国公开提出 ‚ 两个凡是 ‛。 “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遵循。 ‛ 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 我是实事求是派。 ——邓小平 1978年底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建。课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