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高效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夏每个茎叶上长有 1 珠芽,数量充足,且回 发芽可靠,成熟期早,是主要的繁殖材料。 夏秋间,当老叶将要枯萎时,珠芽已成熟,即可采下繁殖。 按行株距 10 X 8 厘米挖穴点播,每穴种 23 粒,亦可在原地盖土繁殖,即每倒苗一 l 批,盖土 1 次,以不露珠芽力度。 同时施入适量的混合肥。 既可促进珠芽萌发生长,又能为母块茎增施肥料,一举两得,有利增产。 种子繁殖 2 年生以上半夏,从初夏至秋冬,能陆续开花结果。 当佛焰苞萎黄下垂时,采收种子,进行湿砂贮藏。 于翌年 3- 4 月 上旬,在苗床上按行距 57 厘米,开浅沟条播, 播后覆盖 1 厘米厚的细土,并盖草保温保湿,半个月左右即可出苗。 但出苗率较低,生产上一般不采用。 无论采用哪一种繁殖方法,在播前都应浇 1 次透水,以利出苗。 七 栽培 技术 选地、整地 选择向阳、土层深厚、前茬为豆科和禾本科作物、无地下杂草滋生、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种植,深耕 20~ 25 厘米,做成宽 米的畦,畦沟宽 30 厘米、深 15~ 20 厘米。 亩施腐熟农家细肥或土杂肥 1500~ 2020 公斤、过磷酸钙 20~ 25公斤。 播种 春夏秋季均可进行,以春季 2 月下旬~ 3 月上旬前播种为好。 在畦上按行距 20~ 25 厘米开 5~ 7 厘米深的沟,沟宽 15 厘米左右,将块茎播于沟中,株距 2~ 5 厘米,每亩用种量 60 公斤左右。 播后用腐熟农家细肥或土杂肥撒盖种子,再浇 1500~ 2020 公斤清粪水,后盖土与畦面平。 畦面可用茅草、稻草覆盖 1~ 2 厘米,起到保持土壤湿润、防止杂草滋生作用。 一般 20 天后,每 2 天观察 1 次,出苗率达 60%左右时于下午 6 时后揭去覆盖物。 加强田间管理 栽培环境阴凉而又湿润,可延长半夏生长期,推迟倒苗有利光合作用,多积累于物质。 因此, 加强水肥管理,是半夏增产的关键。 除施足基肥外。半夏高效栽培技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