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2)内容摘要:
4 和 6的公倍数 2.练习: ① 阅读课本,并说明什么叫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② 课本 P72 页的 “做一做 ”(注:这里不需要加省略号,为什么。 ) 3.教学例 2。 指出:通常我们可以像求最大公约数那样,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来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⑴ 出示例 2。 求 18和 30 的最小公倍数。 用彩条把 18和 30分解质因数,分别得到 18 和 30分解质因数的塔形。 再分别写出分解质因数的竖式和横式。 (见 72页) ⑵ 引导学生找出 18 和 30的质因数与它们的倍数和公倍数的关系。 另取彩条,再搭一个 18 分解质因数的塔形,然后再另取彩条 2( 3 或 5)分别与 18 的塔形搭一搭,得到 18的倍数 36( 54或 90),说明 18的倍数一定含有 18所有的质因数。 (注意塔形比较) 问: 18乘上多少,得。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2)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求平均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师:观察统计图, 女生平均每人套中 6个,(用直线画出 6的水平位置),提问: “6”是什么。 是不是每个人都套中 6个。 还有什么情况存在。 小结:一组数的平均数是我们计算出的结果,表示的是这组数的平均水平,并不一定这一组数都等于平均数,有些可能比平均数大,有些可能比平均数小。 三、应用方法、解决问题 师:看来平均数的本领还真不小啊。 其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它
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练习题
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x轴交于 A,B两点,与 x轴交于点 C。 若AC=20,BC=15,∠ACB=90176。 ,试确定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分别求出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 1) .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且过点( 2, 8);( 2) .已知抛物线的顶点是(- 1,
永不凋谢的玫瑰教学设计(2)
感悟,体会情感。 (一)、小女孩摘的玫瑰花什么样子,我们共同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小女孩摘下的玫瑰花是什么样子的。 找找哪些地方具体描写玫瑰花的美丽。 并勾画出来。 其中有一朵开得最大,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 ——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 指名读。 作者为了形象、生动地介绍玫瑰花的美丽,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把什么比做什么。
永不凋谢的玫瑰(2)
小女孩摘了花,校长不但没有批评她,还奖励她。 2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几个有价值的问题,那下面该怎么办呢。 请同学们自己读书解决行吗。 就请大家对照问题去读读相应的课文段落,圈圈画画,同桌两人还可以进行讨论。 (二)探究问题、品味语言。 1 文中怎么描写玫瑰花的样子的。 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玫瑰花很美丽,很惹人喜爱) 2 带着喜爱的感情读读这些句子。 (个别读,齐读) 3 这么美丽的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