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创新设计与应用内容摘要:

教材设计实验存在的问题:药品用量多,装置复杂,操作不方便,只有质量相等这种单一的结果。 用于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效果并不理想。 为此,有些老师增加了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使质量减少,点燃镁条让质量增加等。 但是,我们发现这些新增实验,操作并不简洁,还产生了光污染、烟污染等问题,需要重新设计实验。 本课题探究的重点是物质质量关系:大于、等于、小于。 因此,在遵循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 简约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绿色化原则)的条件下,还必须针对课堂探究实验时间有限的 特点设计实验。 一是需要仪器少,操作简单;二是反应条件容易控制,反应速度快;三是使用一些学生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使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现象;四是现象明显(如产生气体、沉淀、发光、发热、颜色改变),结果准确等。 让学生通过简单操作,很快完成实验得到数据,把主要精力用于探究和讨论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上来。 在学生的分组探究实验中,要同时产生大于、等于、小于三种不同情况的结果,使实验结果的表现多样化,加大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质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再设计一个复杂多步(连锁)反应的实验,让质量相等,以增加学生对质量守恒 定律的信任。 根据上面的设计思路,我们对教材的实验进行了全新的设计与改进,一共是五个。 实验结果表现为:三个质量相等,一个大于,一个小于。 实验 5 建议由教师操作演示。 用 8 号橡皮塞在小的一端凿一个大约 深的小洞,插入 15 150 规格的小试管固定紧 作为反应容器,以下简称小试管。 实验 1. 在小试管里加入约 3mL CuSO4溶液,取一根直径大约 3mm 长度约17cm 的粗铁丝,用砂布打磨其中一头(约占总长一半)并擦拭干净,将粗铁丝与小试管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把铁丝中打磨的一头放入小 试管里的 CuSO4溶液后,如图 1 所示,继续称量,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实验 2. 在 50mL 小烧杯中加入 10mL 食用白醋与 1mL 冰醋酸,将 4g 左右碎蛋壳(要求剥去内膜并清洗干净)与该烧杯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把碎蛋壳放入烧杯中的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