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小学语文六上第17课古诗两首芙蓉楼送辛渐word教案内容摘要:

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气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洁的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写景,热烈美好,春意浓郁。 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天气,早晨一场蒙蒙的细雨,如丝如雾,轻轻地洒扫了昨天灰尘飞扬的 阡陌交通,滋润了渭城的大 街小巷。 只见客舍,瓦楞青青,路边柳色其新如洗。 元二奉命出使安西,当然是从长安出发的,作者那时也在长安做官。 诗人不写长安,而写 “ 渭城 ”“ 客舍 ” ,可见送行之远,情谊之深。 以上两句勾勒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描写出送别的自然环境。 三、四两句由写景转入送别,直接写人抒情。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也许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此刻诗人再没有旁的话可说了。 只好又斟上一盅酒来劝慰行人:“ 朋友,再干一杯吧。 ” 此处妙在一个 “ 劝 ” 字和一个 “ 更 ” 字,暗示在饯别时已喝了不少酒,说明对方已推说不能再喝了,而主人还要劝他再饮一杯。 这一劝酒动作,胜过千言万语。 元二此去,西出阳关,路途遥远,边关荒凉,人地生疏,诗人分外为友人担心。 诗的大意为:清晨,渭城细雨霏霏,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得更加翠色欲滴。 朋友,请再喝下这杯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