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五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Y/X = K(一定) 交流: X 和 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 Y 比 X 的比值 一定,我们就说 X 和 Y 成正比例。 五、巩固练习 完成第 63页“练一练”。 学生独 立思考并作出判断,要用完整的语言说出判断的理由。 完成练习十三第 1题。 ( 1)让学生按题目要求先各自算一算、想一想。 ( 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碾米机的工作时间和碾米数量成正比例,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判断的思考过程。 完成练习十三第 2题。 ( 1)让学生独立判断,并指名说说判断的理由。 ( 2)注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判断的思考过程。 完成练习十三第 3题。 ( 1)先让学生说说题目中将图中的正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放大后的正方形的边长各是几厘米 ? ( 2)再让学生在书上画出放大后的图形,并算出每个图形 的周长和面积,并填在表中。 ( 3)讨论表格下面的两个问题。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只有当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时,它们才成正比例。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 七、作业 板书设计 正比例的意义 时间和路程 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第 2 课时 成正比例的量及其图象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63 页的例 2,“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的第 5 题。 教学目标: “描点法”画出表示正比 例关系的图像,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初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估计能力。 ,养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教学难点:利用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激趣 判断下面两种量能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 和一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比值一定,比的前项和后项 折线统计图具有什么特点。 能否把成正比例的两种量之间的关系在折线统计图里表示出来呢。 如果能,那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 1的表格 根据表中列出的两种量,在黑板上分别画出横轴和纵轴。 你能根据表中的每组数据,在方格图中找一找相应的点,并依次描出这些点吗。 学生尝试画出正比例的图像 展示、纠错 每个点都应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一组对应数值。 回答例 2图像下面的问题,重点弄清: 说出每个点表示的含义。 为什么所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 你能根据时间(路程)估计所对应的路程( 时间)吗。 你是怎么看的。 借助直观的图像理解两种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的变化规律。 三、巩固延伸 完成练一练 小玲打字的个数和所用的时间成正比例吗。 为什么。 根据表。苏教版第五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
罗伯特骚塞,希望能得到她所崇敬的文学前辈指点、提携。 她苦苦地等了几个月,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得到一封远不止使她失望的回信。 诗稿原样退回,骚塞还以傲慢的冷冰冰的口吻训诫她:“在大自然里,小草和大树都是上帝的安排。 放弃你可贵而徒劳的追求吧 — — 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而且也不应该是妇女的事情。 ”她在一阵锥心的羞惭和痛苦中昂起头来,把这封浸透冷酷和偏见的信钉到床头,让它随时刺激、鞭打自己的灵魂
的积木。 ? 认识正方体 主要和长方体比较,一样也是平平的面,但是这些面都是方方正正的,一样大的,我们叫它正方体。 认识球 可以让学生看看,想想,这个像什么。 自己取取名字。 摸一摸,它的面是曲的。 认识圆柱 摸一摸,上下两个面是平平的圆面,侧面是曲面。 这叫圆柱。 生活中见像圆柱一样的东西吗。 —— 铅笔,吸管,柱子等等。 ? 巩固 师:让学
种分解。 把一个数的各种分解有序地依次排列是对称的。 以 5 的分解为例:。 掌 握这种对称,能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记忆负担。 教材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应用这种对称。 ① 教学 4的组成,虽然 4 分成 1 和 2 和 3 和 1是对称的,但考虑到初次教学数的组成,重点应放在理解“分”与“合”的意义和研究数的组成的学习活动上,暂时不揭示这种对称。 ② 教学 5的组成,通过两个孩子在不同位置观察 5
、 △○△○△○△○△ (1)如图,每个△中间有 1 个○。 图中一共有 ( )个△, ( )个○,○的个数比△少 ( )。 (2)像这样一共摆 20 个△,那么中间一共要摆 ( )个○。 (1)如图,跑道上一共插了 ( )面旗,如果每两面旗之间摆 1 盆花,一共摆 ( )盆。 (2)像这样一共插了 15 面旗,那么中间一共摆 ( )盆花。 ——————————————— (1)如图
理的孩子。 ( 2)说明我是个淘气、天真、可爱的孩子。 ( 3)说明了我的淘气 、可爱 ,也看出姥姥对我的疼爱,表达了我和姥姥亲密无间,感情深厚。 3.用“ ”画出文中对“喜鹊登枝”的描写,再用两个成语形容这幅剪纸: ( 3分) 4.“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 3分) 短文 2( 28分) 儿子的鱼 一对父子一声不响地在河边钓鱼。 儿子 12岁左右
一样的啊。 怎么会一只冷一些,一只热一些呢。 是这个原因致使我们感觉到的冷热程度不一样。 (板书:冷热)其实,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板书:温度)它的常用单位:(板书)摄氏度当我们要想准确地知道物体的 两只手的感觉不一样,右手冷一些,左手热一些。 原先右手放在热水中,突然放到温水中,就会感觉冷一 些,而原先左手放在冷水中,再放入温水中,感觉就会热一些。 温度时,就要借助科学仪器 —— 温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