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生长中后期常见病害防治内容摘要:

半夏生长中后期常见病害防治 茎腐烂病1病因症状高温、雨季、土壤湿度长时间过大、块茎和珠芽的膨大期发生。 病菌侵染半夏块茎的初期,块茎的周边出现不规则的黑色斑点,此斑点向四周迅速扩展,34 天后,众多的病菌斑点联在一起,继续向块茎内部侵染,此时,半夏根系开始萎缩,地上部的叶片逐渐由绿色变黄、枯萎。 1 周后,半夏块茎呈圆水泡状,似熟透了的葡萄,块茎内全是黑水,全株死亡,最后只剩下薄薄的外皮。 蔓延的病菌会迅速侵染其他半夏块茎,短期内使整个半夏地块全部感染而腐烂,先烂大块茎,后向小块茎蔓延,最后只留下小于 1珠芽。 此病害也是目前人工栽培半夏最常见、难治疗、危害大、范围广的病害。 2防治方法(1)注意选择良种。 人工种植半夏,要选择抗病强、长势旺盛的半夏品种,如“狭三叶”、“柳叶形”等叶形的优良品种。 (2)播种前种茎进行消毒处理。 用 50%的多菌灵浸种 12 小时;5%的草木灰溶液浸种 2 小时;1 份 50%的多菌灵+1 份 40%的乙磷铝 300 倍液浸种半小时;300倍食醋、50的高锰酸钾分别浸种,预防腐烂病并增产。 (3)严格选择土壤和地势。 土壤必须是中壤土或壤土,确保滤水性好并透气;地势最好有 1025 度的坡度,如地势平坦,须挖较深并密布的渗水沟。 (4)遇到连阴雨天气和土壤较湿润时,只要能下田中耕,要进行多种形式、多次的中耕松土,以打破土壤的板结层,使土壤中的有害气体排除,空气中的新鲜氧气进入,增加土壤和空气中的气体交换,这一措施,可有效预防和减轻腐烂病的发生。 并及时喷施杀菌药剂或撒施 5生石灰粉。 (5)及时防治地下害虫蛴螬和地老虎。 用新型菊酯农药,含 50g/l 氟氯氰菊酯有激活作用,可驱使害虫从洞穴中爬出,与药接触,并迅速作用与害虫的神经系统,使其中毒死亡,最近 2 年经实地大面积使用,防治效果 100%。 (6)烂茎抢收。 半夏生长的中后期,如遇到连阴雨天气和土壤湿度较大时,要勤检查半夏生长情况,如发现有部分半夏植株发生腐烂病,遇此情况,不管是否到刨收季节,均应及时果断抢收,不可拖延时日,否则,块茎腐烂很快,先烂大的,后烂小的,造成减产甚至绝产。 紧急抢收的同时,把从湿泥中刨收的半夏块茎,应马上脱皮加工,因此时鲜块茎内部仍在腐烂,如不加工,大部分块茎会在 12 天后,还要烂掉,不可大意。 病毒病(缩叶病)1病因症状此病为马铃薯 Y 病毒组的芋花叶病毒。 主要是由于半夏种茎带病毒或蚜虫等昆虫传播病毒。 多在初夏、高温多雨、发生蚜虫等情况下发生并蔓延。 半夏植株发病后,正常生长的叶片上产生黄色不规则的斑,使叶片变成花叶,皱缩扭曲,上卷,植株矮化畸形,生长不良。 此病也可使半夏在储藏期间造成大量腐烂。 2防治方法(1)选择无病的地块和区域种植;严格筛选半夏良种。 (2)施用经发酵并腐熟的有机肥,适当追施磷钾肥。 (3)及时彻底消灭或预防蚜虫等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半夏出苗后,要连续喷洒 40%的乐果或 80%的敌敌畏 1500 倍,7 天 1 次,连喷 3 次。 (5)发病初期,用病毒清、克毒威、毒霸等新型低毒、低残的药剂治疗,3 天1 次,连治疗 3 次。 猝倒病(烫叶病)1病因症状此病在人工种植半夏中,是最常见的主要病害之一,其发病原因正在研究观察中。 在高温雨季、高湿的环境条件下,最易发生,特别是在通风透光较差时,发病重。 发病初期叶和叶柄上出现绿色不规则病斑,随即病斑色泽加深,患部变软,叶片似开水烫过一样,呈半透明状下垂,相互粘在一起。 此病发病急,传染快,一经发现,很快蔓延,治疗麻烦。 整个地块的土壤和空气中散发出很浓的腥臭气味。 2防治方法(1)选择地块时,应选择前茬没种过西红柿、茄子、黄瓜、白菜的老菜地或此地块上茬作物没有发生过猝倒病的地块种植半夏。 (2)雨季和高温季节,应注意减少土壤的湿度。 (3)土壤选好后,要进行冬季的冬耕晒垡。 不施用未腐熟的肥料,适当施用或不施用化学肥料中的氮肥。 (4)预防为主。 发病前的高温雨后,用 75%百菌清 800 倍液;50%的甲基托不津 1000 倍液;农用 200霉素、新植霉素;300氯霉素;7 天 1 次,交替喷施 3 次。 注意一定要喷药均匀,作到不重喷、不漏喷。 (5)近来试用 普力克 800 倍、72%杜邦克露 500 倍,喷施防治,效果也较好。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